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單一産業發展到極致的利與弊?

2015年12月02日 19: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以前上學的時候,老師總是拿一個故事在告誡我們不要偏科,要對每一科都要感興趣,還都要學好。這個故事説:“一個木桶,用同樣多的木料,是所有板子一樣長裝下的水多還是有一個板子很長裝下的水多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所有板子一樣長裝的水才會更多。那麼産業發展是不是也應該遵循這樣的規律呢?筆者認為,對於不同的群體,其中産業的發展模式所帶來的效果也就會存在很大的不同。

  首先來説一下對於個人和區域的影響。極限的發展對個體來説,其實並不見得是什麼壞事,畢竟,一個人或者説是一個家庭,甚至是一個縣,投資力度和資源都會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其根據自身資源優勢把單一産業發展到極致的話並不見得是壞事,甚至還會給當地的經濟收入和能源開發帶來進一步的機遇。

  試想一下,一個地區的農業能夠發展出自己的特色,並且以此特色來把本地的各種資源都帶動起來,進行迴圈的發展,這樣,本地的每人平均收入和兩稅收入也必定會有進一步的提升。同時,也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本地的經濟得到進一步的優化。畢竟,即便是現在的一些高收入行業,也是在一些有著特定環境的區域來進行發展,並不是説這些産業就能夠適應每一個地方。換言之,地方的發展還是應該以地方特色為主。

  比如:中國的航空、國防和造船等工業一般都是集中在科技研發資源比較豐富一二線城市。那麼三四線城市發展什麼呢?三四線城市的環境和産業也有著自己的特色。有的發展二線工業,有的發展第三産業,還有的是以農業為主,而且這些地方的發展也並不見得就比那些一二線城市的發展落後,差只是差在了規模上面。但是也正是這種區域差異,才會讓我國的産業發展能夠全面開花,平衡發展。

  其實,個體和區域的單一産業發展就像是木桶中的一根木條一樣,作為一個木條,當然是越長越好,當所有的木條都競相發展到足夠長的時候,那麼,組成水桶之後才會盛下更多的水。

  再者,從國家的角度來説,國家卻剛好相反,卻需要一個全面的發展,畢竟,現在世界並沒有形成一個真正的同意經濟體,之間的根本關係還是利益關係和競爭關係。所以,對國家而言,想要增加自身的競爭力,必須要把自身産業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而提高競爭力不只是單純的對國家而言,即便是對省、市和大型企業來説,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不能夠發展互補産業,規避風險的話,那麼最後的歸宿很有可能就是破産。

  舉個例子:現在我國的産業發展卻出現了很大的誤區。雖然説現在國家提出“雙創”理念,以創業來代替就業,這種理念對我國的發展可以説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我國的創業人群的思想卻出現了很大的偏差,幾乎所有的人都是朝著電商方向發展。雖然説電商發展並沒有問題,而且還可以拓寬銷售渠道。但是現在很多人的創業基本上都是集中在了以電商為平臺,只是開一個小小的店舖,在産業上面並沒有什麼有效的創新。而且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個人作戰,採用的團體和區域作戰模式的店舖卻少之又少,這就大大的降低了市場競爭力。而且在電商發展的道路上,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雖然説現在的電商是一座康莊大道,但是如果全國人民都來做,那麼,再寬的康莊大道也會變成獨木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最後是什麼後果就不用筆者表述了,幾乎所有人都會知道其後果。

  這些創新創業人員的創業,都集中在了通過電商來銷售現有産品的層面上,而進行産業上的創新的人卻是寥寥無幾。這種現象就會導致我國的産業發展最後大部分都集中在了電商的産業發展上面,而不是産業的創新上面。雖然説電商只是一個平臺,可以包羅萬象,但是其中很多産業目前並不適合在電商平臺上面做出展示和銷售,這就對部分産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限製作用。而且這種現象就明顯的把電商的平臺的銷售産品做的量大了,但是卻並沒有多少新産品上架,這就大大的增加了商家之間的競爭力。所以,這就需要國家做出一定的引導,對那些有能力創造新型産業的人分流出去,避免在電商産業中再次産生惡性競爭,重蹈上個世紀八十年全民下海的覆轍。

  為什麼筆者把現在的電商和當初的全民下海聯繫在了一起呢?因為在筆者看來,現在的電商發展,就像是當初的下海是一樣的,只是下海的平臺從線下的實體店變成了現在的線上的電子商鋪而已,其根本並沒有發生改變,仍然是商海模式。既然是從商,那同類型的産品中就必然會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現在這種競爭關係並不是很明顯,但是現在電商的發展已經出現了全民參與的趨勢,發展到以後,必然會有一大部分的人在競爭中逐漸被淘汰。換言之就是大部分人的失敗來襯托少部分人的成功。所以説,現在電商的發展沒有問題,但是並不應該讓其發展到極致,而是讓其發展到合適就好。

  放眼世界,現在的電商強國仍然是美國,但是其電商的發展並不是集中在數量上面,而是更加的注重産品品質和服務品質。而這也正是我國目前所欠缺的。電商的線上店舖,其服務品質乘此不起,産品品質就更不用説了,那些幽默的買家秀就足夠證明現在我國的線上店舖存在的問題;而那些為了好評而不擇手段的人就更是讓消費者感到頭疼不已。雖然説現在各大電商平臺都對此類事情做出了整改,但是整改後的成果並不是很明顯。

  基於以上分析,筆者認為,把單一産業發展到極致,在小範圍內是可行的,但是上升到國家和省市級別,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由此可見,國家需要在現有的“雙創”基礎之上做出進一步的引導,把“創新”落實到實處,以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台灣網網友:趙翼升)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