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港媒:海峽兩岸領導人會面的實質意義

2015年11月10日 15:3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10日報道,海峽兩岸領導人跨越66年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的會晤,揭開了海峽兩岸關係的新篇章。部分新聞媒體認為,海峽兩岸領導人舉行歷史性的會談,旨在肯定過去,開闢未來。這是一個非常中肯的評價。會談地點雖然現在新加坡,但是,處處體現出海峽兩岸自主決定國家事務的決心和勇氣。新加坡對海峽兩岸領導人會談的性質心領神會,因此,除了提供會談的地點之外,沒有任何地方呈現出新加坡的元素,這就使海峽兩岸領導人之間的這次會面,是真正的海峽兩岸領導人解決自己事情的會面,新加坡盡可能地排除了其中的國際因素,從而使海峽兩岸領導人之間的會面不具有國際性會面的性質。

  海峽兩岸領導人之間的會面,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就在於,如何發展海峽兩岸關係問題。無論是大陸方面的領導人還是臺灣方面的領導人,在海峽兩岸關係方面都作出了實質性的表述。對於大陸來説,海峽兩岸領導人的直接會談,其目的就是希望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成果不要丟失,而對於臺灣領導人來説,海峽兩岸領導人的直接會談,其目的就是要系統解釋1992年海峽兩岸在香港達成的重要共識,臺灣地區領導人不僅僅是臺灣地區的領導人,同時也是海峽兩岸1992年香港會談的策劃者。

  國際社會明顯地感覺到,海峽兩岸領導人在處理海峽兩岸關係方面方式和方法完全不同,這是因為大陸方面完全掌握著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而臺灣領導人在處理海峽兩岸關係方面則受到各方面的相互掣肘。大陸方面以最大的誠意,堅持平等的原則,安排海峽兩岸領導人會面,而臺灣方面之所以積極爭取這次會面,目的只有一個,為海峽兩岸未來關係發展確定基調。

  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不會以少數人的意志為轉移。海峽兩岸領導人都看到了臺灣地區政治局勢的敏感性,看到了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複雜性以及今後發展海峽兩岸關係的困難性,因此,雙方這場歷史性的會面,其目的就是要把海峽兩岸關係發展取得的成果確定下來,以防範可能出現的任何不測事件。

  究竟是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下,繼續推動海峽兩岸關係正常發展,還是在反對一個中國的原則下,以所謂的“不設任何前提”發展海峽兩岸關係,這是擺在海峽兩岸領導人面前的兩種選擇。大陸方面希望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繼續深化海峽兩岸之間的關係,而臺灣地區的某些政治黨派領袖則強調所謂“維持現狀”,“不設任何前提”進行談判。坦率地説,這種政治上的小把戲甚至連這些政治人物自己都不相信。既然海峽兩岸的法律體系都明確規定一個中國的原則,那麼,所謂不設任何前提,實際上就是要拋棄一個中國的原則,就是要違背海峽兩岸法律制度規定,就是自欺欺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海峽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舉行會談,實際上就是打破臺灣某些政治領袖所營造的所謂政治神話,徹底戳穿臺灣某些主張臺灣獨立政黨領袖所製造的謊言,讓海峽兩岸維持現狀的實質內涵,以更加清晰的方式錶現出來。

  海峽兩岸政治制度不同,因此,海峽兩岸統一問題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解決。但是,如果不贊成海峽兩岸統一,不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那麼,海峽兩岸根本無法通過談判解決問題。海峽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舉行會談,其目的就是要強調一個中國的原則,這不僅讓國際社會看到了海峽兩岸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國家統一的可能性,而且也讓臺灣島內主張臺灣獨立的政治領袖看到了海峽兩岸通過談判實現國家分裂的不可能性。

  可以這樣説,海峽兩岸領導人之間的談判,實際上就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具體表現,海峽兩岸領導人通過具體的會談,解決了海峽兩岸會談的前提和基礎問題。不論臺灣地區的領導人曾經有過怎樣的主張,也不管臺灣地區的領導人是否認同大陸的政治模式,只要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那麼,海峽兩岸領導人就可以通過談判的方式解決雙方懸而未決的各種問題。

  對海峽兩岸領導人新加坡會談的積極意義,作出怎樣的評價都不過分。海峽兩岸領導人在促進海峽兩岸經濟交往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如臺灣地區領導人所指出的那樣,正是由於近年來海峽兩岸經貿關係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因此,才有了海峽兩岸領導人新加坡會談的基礎。海峽兩岸領導人新加坡會談,不僅僅是對海峽兩岸七年多政策的積極肯定,同時也是對推動海峽兩岸關係發展政策制定者的積極肯定。對於大陸來説,海峽兩岸統一的目標矢志不移,海峽兩岸必須實現完全統一,這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前提和基礎條件,同時也是國家繁榮昌盛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對於大陸來説,海峽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舉行會談,實際上就是要為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開闢新的道路。從海峽兩岸派出代表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的事務性會談,到海峽兩岸主要黨派之間的黨際交流;從海峽兩岸主管海峽兩岸事務負責人直接會談,到海峽兩岸領導人直接見面,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正在遵循歷史發展的必然邏輯正常進行。任何想要改變海峽兩岸關係發展方向的努力都是徒勞的,任何想要通過玩弄文字技巧改變海峽兩岸關係本質的政治宣傳都是無效的。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必須朝著統一的方向,如果沒有一個中國的原則和前提,那麼,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基礎就不復存在,海峽兩岸關係就會急轉直下。

  部分海外新聞媒體認為,海峽兩岸領導人之間的新加坡會談,帶有強烈的針對性,其目的就是要反對臺獨。從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必然邏輯來看,這種説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反對臺獨是一種保守的策略,而推動海峽兩岸關係發展則是一種積極的策略。從這個角度來説,海峽兩岸領導人的直接會面,是一種積極進取的行為,而不是一種典型的防守行為。

  海峽兩岸領導人在會談中達成的共識,可能會為海峽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確定方向。但是,正如人們所知道的那樣,樹欲靜而風不止,在臺灣島內仍然有一些人反對海峽兩岸政治和談,他們的政治主張是臺灣獨立。既然如此,如果海峽兩岸出現重大政治事變,其責任都必須由主張臺灣獨立的政黨及其領袖承擔。

  分析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走向,一方面既要強調海峽兩岸政治領袖的個人魅力和責任擔當,另一方面要考慮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大趨勢。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如果在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過程中,逆潮流而動,那麼,最終必然會被時代所拋棄。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最大特點就在於,大陸方面始終強調國家統一,而臺灣地區的領導人在國家統一的問題上則言行不一,這充分説明大陸才是推動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者。從這個角度來説,歷史不會冤枉好人,但是,歷史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壞人。真相在有些時候可能會被灰塵所掩埋,但是,只要徹底清理歷史的灰塵,人們就會發現歷史的本來面目。究竟是積極推動海峽兩岸早日統一,還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在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問題上玩弄陰謀詭計,相信歷史會作出公正的判決。

  臺灣地區領導人積極推動海峽兩岸領導人會面,不管出於何種動機,在客觀上都有利於海峽兩岸和平穩定,都有利於真正“維持現狀”。從這個角度來説,我們應該對臺灣地區領導人給予高度的評價,因為正是由於臺灣地區領導人的積極努力,才使得海峽兩岸關係發展邁出重要的步伐。

  臺灣地區的選舉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候選人在選舉的過程中,究竟該如何表述海峽兩岸之間的關係,海峽兩岸領導人新加坡會談已經給出了答案。如果繼續採取模糊的政策,試圖通過玩弄文字技巧,實施政治上的欺騙,那麼,最終有可能會被臺灣選民所拋棄。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候選人應當充分意識到,如果不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那麼,要想在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過程中有所作為幾乎是不可能的,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前提是一個中國的原則,如果忽視了這個基本原則或者故意淡化一個中國的原則,那麼,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