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謝鬱:習連會站在全民族利益的高度

2015年09月02日 09:4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9月2日報道,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昨日上午會見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這次會面發生在大陸舉辦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前夕,更適逢連戰2005年開啟“和平之旅”為兩岸破冰10週年,備受外界關注。對此,臺灣問題專家謝鬱在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此次“習連會”站在全民族利益的高度紀念抗戰勝利,重申“九二共識”和反對“臺獨”,表明未來大陸依然會將此作為兩岸互信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謝鬱還指出,通過這次“習連會”,凸顯了臺灣同胞在抗戰、抵禦日本外來侵略的歷史過程中光榮的抗日曆史,“他們為抗戰的付出,有力地駁斥了此前李登輝接受媒體採訪時説臺灣沒有抗日的荒謬言論”,臺灣同胞有光榮的愛國傳統,他們跟大陸的同胞一起參與這場衛國守土的抗戰。

  “習連會”的意義

  習近平昨日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會見前來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的連戰等臺灣各界代表人士,也是第三次進行的“習連會”。習近平在會面中指出,國共兩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體中華兒女不分黨派、民族、階級、地域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又稱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都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而連戰則表示,兩岸人民同為中華民族,共同紀念抗戰勝利,是為緬懷過去整個民族浴血抵禦外侮的悲壯歷史。

  謝鬱分析指,雙方談話的共同點,就是站在全民族的高度,來看待70年前全民族救亡圖存的抗戰,所以,雙方都反覆強調這是一場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民族救亡圖存的抗戰,“從全民族利益的高度和格局,為抗戰明確歷史定位,展現了超越黨派、尊重歷史的大格局”。

  謝鬱又稱,談話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緬懷抗戰歷史,是為了開創未來的和平,“從緬懷共同的抗戰歷史記憶,到展望兩岸未來共同繁榮的前景,展示了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過去抵禦外辱是休戚與共、命運相連,在未來要攜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依然是命運共同體”。

  “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為兩岸關係的定調

  此外,習近平昨日再次強調,2008年以來,國共兩黨、兩岸雙方同兩岸同胞一道,在“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基礎上,開闢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又表示只要兩岸同胞沿著這條道路堅定走下去,就一定可以撫平歷史造成的心理創傷,為民族復興凝聚起強大力量、開創出美好未來。而連戰也有提到雙方要鞏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這一兩岸政治互信的基礎

  謝鬱指出,從2005年國共兩黨的領導人第一次會晤確立下來的“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作為兩岸的政治互信與合作的政治基礎,其歷史意義、及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展現了國共兩黨在‘九二共識’、反對‘臺獨’這個基礎上有高度的共識及未來堅持的決心,這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保證”。

  如今距離臺灣2016大選僅剩下4個多月,謝鬱表示,從目前來看,國民黨的選情非常艱困,如果臺灣島內明年出現政黨輪替,未來兩岸關係也會面對相應的不確定因素,到目前為止,民進黨和蔡英文沒有正面表示承認和接受“九二共識”。

  “這個時候,習主席在‘習連會’上重申講‘九二共識’和反對‘臺獨’作為兩岸基礎,明確發出這樣政策資訊,即大陸在堅持這一原則問題上,不會有後退和妥協,也是向臺灣的民進黨再次表明大陸政策的底線。”

  看待大陸抗戰紀念活動 國民黨要有胸襟

  對於臺灣內部對連戰到北京出席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活動的種種非議,謝鬱對此表示,連戰來參加的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暨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週年,是一個整體、一系列的活動,包括參觀紀念抗戰的博物館、對抗戰事跡的緬懷,閱兵是整個慶祝抗戰勝利的一部分。但她指出,在臺灣的某些人和某些政黨只突出閱兵式,把它單純地窄化並加以扭曲,顯然格局太小。她認為,這次活動的整體意義是紀念抗戰70週年,而臺灣也在舉行很多紀念抗戰的活動,這一場抗戰勝利,中華民族都付出太多的代價,當然是非常值得紀念的歷史節點。

  謝鬱表示,大陸在展示抗戰勝利的紀念館,無論是史料還是歷史的敘述當中,是非常正面地肯定國共兩黨在抗戰中的地位,並沒有從一黨自身的角度來講,是非常客觀地尊重歷史來講的,“如果臺灣方面,特別是國民黨方面,也有這樣的胸襟和歷史高度,來客觀地看待回顧70年前的全體中華民族抗戰的話,兩岸如能共寫歷史、共用史料,黨派之爭、歷史恩怨就可以逐步化解,共創未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