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習連會”鞏固推進兩岸和平發展大道

2015年09月02日 08:2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1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出席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的連戰等臺灣各界代表人士。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對此發表評論説,習近平與連戰會面,雙方針對8年對日抗戰可歌可泣的史實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換意見,不但使得歷史事實愈來愈明,更能藉由雙方共同詮釋歷史,進一步建立互信基礎,鞏固並策進兩岸和平發展的大道,值得高度肯定。

  據媒體報導,習近平與連戰會談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抗戰史實;其次是兩岸關係。習近平與連戰的對談內容,絕對有助於闡述8年抗戰的史實,以及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鞏固。

  首先,針對8年抗戰歷史而言,連戰表示,抗戰期間,國共兩黨擱置政治分歧,國民政府旗下的國民革命軍重重打擊來犯敵軍,結合了敵後武裝力量,阻止日本的侵略野心,希望兩岸藉由紀念抗戰勝利,為兩岸和平與區域穩定做出貢獻。習近平表示,國共兩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都為抗戰勝利做出重要貢獻。

  評論説,這是兩岸首次共同合作闡述8年抗戰史實,雙方能正視歷史現實,這是兩岸建立互信的根基所在,也對兩岸關係發展有非常特殊的意義。

  其次,就兩岸關係發展而言,連戰表示;“臺灣意識”絕非“臺獨意識”,而是積極開創、刻苦耐勞,當家作主的堂堂意識,是臺灣同胞非常珍惜的生活方式,他不忍也不容“臺灣意識”被誤導為分裂的“臺獨意識”,使兩岸關係走回對抗互斥的老路,也就是過去的緊張危險邊緣。

  而習近平表示,只要沿著“九二共識”與“反臺獨”建立的和平發展道路,堅定走下去,一定可以撫平歷史造成的心理創傷,為民族復興凝聚起強大力量,開創美好未來。習近平重申堅持“九二共識”與反對“臺獨”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透過習近平與連戰的對話,臺灣2300萬同胞可以了解並選擇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道路,走堅持“九二共識”與反對“臺獨”的路線,則兩岸關係可以和平發展,;選擇不承認“九二共識”與支援“臺獨”的路線,則兩岸關係無法避免重回衝突對立的老路。

  還記得在2005年初,當時執政的民進黨提出“一邊一國”、“公投制憲”、“臺灣獨立”等主張,這些主張被大陸認為是“臺獨”的訴求,於是大陸在2005年3月通過“反分裂國家法”,雙方緊張關係螺旋式升高,陷入戰爭的危險邊緣。

  當時擔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連戰于2005年4月29日率團赴大陸進行“和平之旅”,並與大陸領導人胡錦濤會面,發表“兩岸和平發展五項共同願景”,開啟了兩岸和平發展的大門,奠定了雙方關係的重要基礎。

  2008年5月國民黨贏得臺灣人民絕大多數支援而重返執政,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臺灣人民渴望兩岸關係是和平穩定而不是衝突對抗;渴望兩岸關係是交流合作而不是圍堵封鎖;渴望兩岸關係是經濟發展的助力與資産,而不是阻力與負債。

  國民黨執政這7年多來,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海基、海協兩會對等、尊嚴、互惠的制度性協商,迄今一共舉行11次會談,簽署了23項協議,大幅降低企業與人民往來兩岸的成本,提供兩岸企業更加完善的經營環境,當前的兩岸關係是60多年來的最佳時刻,連戰2005年的“和平之旅”與“五項共同願景”使得當前兩岸關係能邁向和平發展的大道,居功厥偉。

  總而言之,10年的“胡連會”已經開啟兩岸和平發展的大門,誠如連戰所説:“方向絕對正確,結果非常豐碩”;10年後的“習連會”更是鞏固並策進兩岸和平發展大道,未來兩岸要共同努力,讓兩岸和平發展持續鞏固、深化、多元,並且在過去共同的抗戰史實的歷史基礎上,共同為中華民族開創更璀璨的歷史篇章。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