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明年還會不會有兩岸高層會談?

2015年08月27日 10:3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27日社論説,海協、海基兩會在福州的會談落幕,雙方簽下了有助兩岸交流的租稅及飛安兩項協議。這是馬當局任內兩岸最後一次高層會談。在臺灣大選詭譎的氣氛中,有識者不能不想到一個更深刻的問題:明年大選如果變天,還可不可能有兩岸高層協商?文章摘編如下:

  有人説,這場會談,有可能是兩岸未來幾年最後一次高層會談;聽似危言聳聽,卻也相當真實,但臺灣社會尚未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福州會談中説:如果沒有“九二共識”,兩岸互信及商談機制可能“坍塌”;此話,其實比兩岸簽下的協議更受矚目。而在蔡英文心裏,她可曾自忖:明年若上臺,是要走協商路線,還是要衝突?

  對此問題,蔡英文的回答一直是四個字炮製的麻醉劑──“維持現狀”,輕鬆帶過。不少民眾也存有幻想,以為蔡英文會有某些奇招,事實上,蔡英文與大陸的差距,至今仍非常遙遠。她與大陸最近的距離,是訪美時冒出的一句:“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但這個“現行憲政體制”卻頗有玄機,分明是一個“一中架構”的憲法,蔡英文若要依此推動兩岸關係,“獨”派何以靜默如斯?

  這可作兩種解法:其一,蔡英文準備從“臺獨”轉身,但並不告知“獨”派,讓“獨”派以為這只是她的選舉騙術,等到大權在握,再把“獨”派一腳踢開。但這個走法可能性微乎其微,“臺獨”是民進黨的政治發動機,藉此票源滾滾,蔡英文豈可能自絕於這口噴票油井?那麼,只剩第二個解法,“現行憲政體制”是蔡英文與“獨”派之間心照不宣的共謀,讓大陸、美國以及島內的中間與淺藍選民,誤以為一個溫和中庸的蔡英文將要上臺,如此,“問鼎大位”的最後一哩路上即沒有閃失。

  但畢竟辯證思考是大陸的擅長,幾天后國臺辦即釜底抽薪地直問蔡英文:“兩岸之間是什麼關係,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是什麼,怎樣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由於蔡英文尚未揭開最後底牌,大陸也耐著性子靜觀其變。此刻的兩岸,呈現了外弛內張的狀態,但蔡英文如當選兩岸會不會變生肘腋,則仍是懸念。

  從若干跡象,不難探知大陸的思路。內蒙古的朱日和軍演乍現倣臺灣“總統府”的建築,是一次暗示;而反法西斯勝利閱兵,則是高調威懾。大陸採取的策略是堅壁清野,布幾根樁子在臺灣週遭,限縮蔡英文的空間,讓她只能在預設的範疇內活動。這幾根樁子,一是大國利益、二是兩岸經濟、三是心理懾迫。其中,經濟更是臺灣的軟肋。

  然而,蔡英文的政經藍本,對此卻顯得毫不在乎、底氣十足,隱含著要以民粹去衝撞大國秩序的暗喻。她訪美時在智庫的演講,即吹捧太陽花運動的民主價值,將它描述成“新興的政治社會力”,還要“讓這些強大的動能進入決策程式”。但眾所皆知,太陽花是一次人為操弄的“反中”動員,如此高調地將民粹唱入雲霄,就是自恃可以挾美自重,但美國又豈是如此容易被挾持的?

  除了傾美,她的“政治恩師”李登輝不斷掀起媚日皇民狂瀾,煽動更多人拋棄自我民族根源,蔡英文不但未予切割或批判,卻要求民眾尊重。這些演出,在在反映了她躊躇滿志的“反中”路線。

  陳水扁的8年,以未能過半的“立法院”少數執政,還有多數的國民黨作為安全閥,他都敢徑以“制憲”、“正名”掀起國際狂濤,使兩岸陷入準戰爭邊緣;蔡英文若以“總統”、“立法院”皆過半取得完全執政,那麼,她要如何澆熄“臺獨”的熾焰?

  觀察蔡英文的“坐天”徵象,不僅看不見兩岸關係的和平場景,更可能掀起兩岸衝突的驚天惡浪;那麼,下一次兩岸高層會談將在何年何月?而所謂“現狀”,又將如何維持?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