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雙城論壇:讓島內城市融入周邊經濟

2015年08月19日 09: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新生報》19日發表社論説,臺北市長柯文哲于8月17、18及19日,率團訪問上海,參加臺北與上海的雙城論壇。大陸希望借柯文哲模式,撬動綠營主政的市縣。目前,一般都著重分析柯文哲模式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但柯文哲的訪上海,不禁讓人想起臺灣6市未來發展,將何去何從的問題。

  目前臺灣的6市,基本上都集中在臺灣西部,當初設置時,基本上都從帶有點平均主義色彩的複雜政治算計來進行,這些城市的發展首先都被打上鮮明政黨色彩,基本上多從政黨立場及各別的政治人物的利益及前途,作為規劃這些都市發展的依據。因此,這些城市,基本上迄今多是在地型的都市,不但缺乏全球的視野,而且還缺乏區域及全球聯結的能力和條件。

  從經濟地理的關聯性來看,臺灣與大陸之間,特別是東南沿海各省,本來就具有緊密的親近性,特別是臺灣西部的地區,與大陸東南沿海自古以來就有緊密的經濟往來,就算有強烈政治力量的介入,都割不斷其間的經濟聯結。這樣的現實,基本上跨越各種政治力量的制約,臺灣6大都市主事者,必須體認這種現實,運用與大陸東南沿海的經濟地理的鄰近性,來謀求各城市的經濟發展。經濟地理鄰近性所促成的經濟互動,本來就具有高度的互賴性,其實很難説誰依賴誰多或少,突顯這個問題,通常是相關主事者推卸責任,或謀取政治權力或利益的手段或藉口,其結果,往往是政治人物因為操作這些議題,獲得權力和地位,可是卻犧牲地方的經濟發展,以及民眾的經濟利益,這也是導致臺灣地方經濟發展停滯,甚至整體經濟發展無法再上一台階的主因之一。

  臺灣現在市縣(特別是某些顏色很深的市縣)的主事者,其實很好當,只要動不動操作一下上述的議題,將一切問題政治化,他們就可以好官我自為之,遇到問題,不是強調不能被大陸吃掉,就是把責任往上推,批評臺當局沒有提出好的經濟政策。在另一方面,不少市縣主事者,非但沒有能力通過與大陸的經濟合作,來帶動地方的經濟發展,也沒有能力通過和大陸之外的其他全球區域的經濟聯結,來帶動地方的經濟發展,他們最多只是偶爾幫地方把一些水果賣出去,或者邀幾個知名的藝文工作者來臺演出。從比較悲觀的角度來看,在這樣的地方首長的主政下,其實,臺灣的市縣,在某種意義上算是閉關鎖市(縣),連最起碼的策略聯盟,都做不到;就算偶爾有些聯合的動作,也是基於政治算計進行黨派鬥爭。

  臺灣民眾長期以來,在上述這些政治操作的操弄建構下,似乎多數也對於市縣首長的這些表現,習以為常,這對於臺灣長期發展,是非常嚴重的警訊。臺灣民眾應該有所自覺,不能任由這種型態的所謂地方自治發展下去;不能任由閉關鎖市(縣)的現象持續下去;不能任由地方首長以所謂怕被大陸吃掉為由,作為沒任何作為以及推卸責任的藉口;不能任由地方首長完全沒有全球視野和能力;不能任由地方首長只會操弄政治議題,無視或犧牲民眾的經濟利益。臺灣的市縣,必須走出去,通過和大陸及其他區域或全球城市的聯結,讓臺灣城市融入區域及全球經濟的網路之中,從而帶動地方甚至臺灣總體經濟的發展。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