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學者:面對兩岸關係 臺灣不可任性

2015年03月12日 09:3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柯文哲近日表達了“雙城論壇”一定要辦的意願,但他對與“九二共識”的態度仍然模糊不清。臺灣《旺報》今日刊載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龐建國的文章表示,站在大陸的立場,“九二共識”已是充滿善意、無可退讓的底線,綠營可以提出不逾越這條底線的替代論述,但不能一味敷衍回避。客觀形勢上,時間的籌碼不在臺灣手上,以拖待變只會讓臺灣更加邊緣化,兩岸關係必須務實,不可任性。

  全文摘編如下:

  大陸召開兩會之際,從俞正聲到李克強和習近平,都提到了“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基礎,習近平更表示“基礎不牢”,會“地動山搖”。同一時間,臺北市長柯文哲表達了一定要繼續辦理“雙城論壇”的意願,但上海市長楊雄表示,上海和臺北一直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推動兩岸和平交流和發展。

  蔡英文和柯文哲對於大陸方面的立場宣示,都採取了“實問虛答”的響應策略,不願直接面對“九二共識”的質問。蔡英文説,“名詞”或是“標簽化”,不利於兩岸關係朝好的方向處理;柯文哲則重申他“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説詞。綠營顯然想要以拖待變,問題是,結果會是什麼,時間的籌碼在誰的手上?

  兩岸實力彼長我消的趨勢會隨著時間而增強,並且在全球、區域、兩岸和臺灣內部,形成臺灣不能不面對的客觀形勢,任何負責任的政治人物,都不能裝聾作啞。

  首先,在全球形勢上,除非出現重大意外,否則,大陸的綜合實力會以中高速度成長,並透過“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在歐亞大陸聯結出一個龐大的利益共生網路。這會讓大陸在全球政經秩序上擁有更大的話語權,穩住中美共管兩岸關係的格局,甚至於讓美國進一步向大陸傾斜。

  其次,在區域形勢上,大陸取代日本成為東亞區域生産網路領航大雁的態勢已定,“一帶一路”和中韓FTA的啟動,將進一步鞏固大陸主導東盟的格局。亞洲地區進不了RCEP(編者注:RCEP是英文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的縮寫。它是東盟國家近年來首次提出,並以東盟為主導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是成員國間相互開放市場、實施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組織形式。)的經濟體,會面臨邊緣化的危機。

  再者,在兩岸形勢上,臺灣既有的主力産業和想要發展的新興産業,幾乎都不可能在臺灣內部完成産業鏈或生態係的佈局,而需要和大陸做某種程度的聯結,才能打進國際市場。經濟規律會要求臺灣“從大陸走進世界”,而不是“從世界走進大陸”。

  最後,在臺灣內部形勢上,不肯正視“九二共識”的綠營,若是贏得了政權,將會面對一個可能“地動山搖”的兩岸關係。

  事實上,面對RCEP和中韓FTA的衝擊,許多企業恐怕得考慮自謀生路,從臺灣出走。只是,從初步反應看來,綠營還活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想像中,仍然一廂情願地編織著大陸“會隨著民進黨執政而靠過來”的美夢。

  站在大陸的立場,“九二共識”已是充滿善意、無可退讓的底線,綠營可以提出不逾越這條底線的替代論述,但不能一味敷衍回避。客觀形勢上,時間的籌碼不在臺灣手上,以拖待變只會讓臺灣更加邊緣化,兩岸關係必須務實,不可任性。(龐建國 作者為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