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享受兩岸和平紅利 當思10年前“胡連會”

2015年04月29日 09:0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9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10年前的今天,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北京會談,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起點。兩岸人民在分享當前“和平紅利”之際,不能不回首肯定十年前的“胡連會”。

  文章説,2000年臺灣首次政黨輪替,民進黨當局頻頻衝撞臺海紅線,導致區域緊張不安,原本對臺灣友好的美國副國務卿阿米塔吉甚至指責臺灣是“最大的地雷”,臺海也就和朝鮮半島被國際人士並列為東亞地區的兩個“熱點”。大陸還針對“臺獨”動向制訂了“反分裂國家法”。民進黨當局則又發動三四十萬人參加的“反‘反分裂法’”遊行,使得臺海局勢陷入危機狀態。近年已充分感受了兩岸和平、共同發展的臺灣民眾、尤其青年們,實都應該記取當年的經歷。

  在這種形勢下,當時在野的國民黨如果和民進黨一起“共赴國難”,那麼兩岸很可能就會走向戰爭,臺灣必將萬劫不復。因此,當時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基於為臺灣民眾提供另一個選擇的機會,而決定赴大陸“和平之旅”,確實是具備了極高度的膽識與智慧。

  2005年4月29日下午的“胡連會”,是國共兩黨領導人時隔60年的見面會談,二人發佈了兩岸和平發展五項共同願景,標誌著兩黨正式和解,既緩和了臺海局勢,也為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鋪平了道路。

  從這些演進可知,政黨的作為對於人民福祉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們確實不應對於近年的臺海局勢和平穩定習以為常,以致淡化了過去的危險與轉化。民進黨在維護兩岸關係上,與國民黨存在相當差距,在提不出有效可行的政策下,最近突然“發明”指控兩岸關係不應是國共關係。

  實際上,國共關係本來就只是兩岸關係的一部分而已,這是淺顯的常識,欲加以窄化扭曲,反而暴露自己沒有改善兩岸關係的能力。民進黨正謀在明年大選中獲勝執政,然而,誠如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指出,兩岸執政黨之間有無互信與互動,必然決定兩岸能否和平發展。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