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石正方:大陸經濟新常態下兩岸經濟合作機遇與挑戰共存

2015-04-29 09: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華廣網今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副教授石正方的文章,分析在大陸經濟新常態下,兩岸經濟合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文章指出,大陸經濟新常態為兩岸經濟合作提供了市場發展新機遇,但要轉化市場商機為現實發展,則需要兩岸經濟合作即時跟進,實現在合作領域、合作層次以及合作機制、模式方面的轉型升級。

  全文內容如下:

  大陸經濟步入新常態,著力調結構、促轉型,力推發展方式和發展動力的變革。新常態下,大陸經濟在消費需求、投資需求、進出口模式、産業組織方式、要素比較優勢、市場競爭特性、資源環境約束以及風險管控等方面都將發生與以往顯著不同的變化,從而促使兩岸經濟合作的市場條件、資源與要素條件、制度及政策環境發生變化。值此形勢,兩岸經濟合作可謂機遇與挑戰並存。

  大陸經濟新常態下兩岸經濟合作的新機遇主要源自市場空間拓展和制度優化兩方面。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是大陸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其中産業結構的調整將催生新的投資需求,包括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及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商機將大量涌現;而分配結構、城鄉結構的調整將提升居民購買力、大幅度擴容內需市場。這對於謀求“市場轉進”(由主要依賴外部市場轉向內需市場開發)的兩岸經濟合作而言,無疑是意味著發展新契機。新常態下大陸經濟的驅動力逐步由要素和投資驅動為主轉型為創新驅動為主,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制度和政策)也必然相應發生革命性的變革。簡政放權,訴求經濟自由化、制度化、國際化,成為政府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的必由路徑。“自由貿易區”、“一帶一路”願景規劃是大陸深度融入國際經濟、拓展外部市場空間的新舉措,同時旨在主動對接國際經濟體制、促進大陸經濟體制優化以滿足經濟新常態的制度建設需求。在此背景下,大陸將形成高開放度、高效率、高信用度的市場經濟環境,從而有利於臺資企業融入大陸經濟,有利於提升兩岸經濟合作效率。

  大陸經濟新常態下,兩岸經濟合作也面臨合作領域、合作層次、合作機制、合作模式諸層面深化發展的挑戰。新常態下的大陸經濟訴求市場運作規範化、法治化,稅收、土地、勞動報酬等相關政策發生調整,臺資企業所享有的“超國民待遇”相應縮減,同時産業結構轉型下傳統産業相對飽和、競爭加劇等因素,對集聚于産業鏈加工製造環節的臺資企業造成較大衝擊,近年來兩岸貿易、投資成長率下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一點。大陸經濟新常態對兩岸經貿合作模式的轉型升級提出迫切要求。換言之,要適應大陸經濟新常態,則兩岸亟需推進産業合作由製造業為主向服務業領域拓展;亟需推進傳統加工貿易模式轉型升級;亟需推進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領域合作;亟需建構面向內部、外部兩個市場的競合發展、互利雙贏新利基。

  目前來看,除上述經濟環境變遷的挑戰外,島內政治等非經濟因素對兩岸經濟合作的影響日趨嚴峻。一直以來,兩岸經濟合作都深受兩岸關係、島內政治生態等非經濟因素的制約。歷史證明,政經良性互動是兩岸經濟合作大發展的必要條件。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進程,在基於“九二共識”的政治互信基礎上,兩岸經貿協商不斷取得新成果,特別是ECFA協議的簽署開啟了兩岸經濟的制度化合作,為兩岸經濟合作注入了新動力,兩岸投資貿易朝向正常化、深化發展,有效助力臺灣經濟對抗金融危機,也為臺灣民眾創造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但近年來內外部經濟環境變遷背景下,兩岸傳統合作模式的作為空間受到壓縮,兩岸亟需加快推進協商、突破制度化瓶頸以生成深化合作的新動能。然而,現實表明兩岸經濟合作正受到兩岸政經互動形勢的挑戰,島內政治生態演變、民粹政治氾濫下兩岸協商遭受延宕,兩岸自2008年以來開啟的政經良性互動格局也開始顯現不確定性。

  大陸經濟新常態為兩岸經濟合作提供了市場發展新機遇,但要轉化市場商機為現實發展,則需要兩岸經濟合作即時跟進,實現在合作領域、合作層次以及合作機制、模式方面的轉型升級。於此,加快兩岸制度化協商、推進兩岸營商環境對接,為兩岸企業開展深化合作提供優質的市場運營環境成為當務之急。而當下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兩岸政經良性互動尤顯重要。(石正方,作者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成員、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副教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