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賴清德應化解僵局而非擴大問題

2015年01月16日 13:5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南市長賴清德痛陳議長李全教涉及賄選與當選無效訴訟,決定在司法未厘清之前不列席議會備詢。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賴清德並非島內第一位拒絕到議會列席的市長。市長不是法官,反而被議會監督的對象。賴清德應該展現如何打破政治僵局的智慧與格局,協調出可行的解套方案,而不是擴大問題,讓火車對撞。

  評論摘編如下:

  臺南市長賴清德挾著超高得票率,痛陳議長李全教涉及賄選與當選無效訴訟,因此,他決定在司法未厘清之前不列席議會備詢,並將成立“開放政府”直接面對市民監督。但根據臺灣“地方制度法”第48條規定,包括直轄市在內的地方議會定期會開會時,地方政府首長應提出施政報告;而民代也有向各該首長或單位主管,就其主管業務質詢之權。

  賴神非第一人

  市長拒絕到議會列席,賴清德並不是第一位人。1994年底,陳水扁當選臺北市長,面對得票率僅44%,議會朝小野大的局勢,宣誓就職之初就釋出善意,就算市議會不邀請,他也會親自去“拜碼頭”。

  只是蜜月期才開始,陳水扁就為了拆除14、15號公園與議會泛藍陣營鬧得不愉快,之後又為了發放敬老津貼的方式與議會各持己見;到了第二年,陳水扁就與議會決裂,不時放話拒絕赴議會備詢,動不動就故意請假。

  1997年12月至來年年初,陳水扁不但拒絕到議會備詢,1998年年底又以輔選為由向議會請長假,府會關係陷入冰點。但當中行程竟然還包括出席歌手的新歌發表會,讓當時的議長陳健治也按耐不住,率領藍營議員上街頭,拿著“望你早歸”標語尋找“失蹤市長”。

  最後,陳水扁重新回到議會備詢,已經17年未質詢的陳健治為此走下議長大位、步向議員質詢臺,當場“訓斥”陳水扁數小時表示“歡迎”;這場鬧上街頭的府會過招戲碼終於在陳水扁妥協下落幕。

  或許,相較于陳水扁,賴清德杯葛議會有更充分的“正當性”,譬如議員、議長選舉涉及賄選,遭檢察官提起當選無效之訴等。然而,如果這樣的訴求合理,民進黨涉及貪污,甚至遭到收押、起訴的縣市長,卻未見賴清德“比照辦理”,帶頭要求立即解職、清理門戶,難道行政首長的道德標準比較低?

  如果“賴神”的邏輯合理,被質疑不乏財團門神、打手,外界一般評價不高的“立法院”,其實更應該早早解散,或者,把守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司法院”其實也可以打烊了。因為面對有案在身的“立委”,閣揆或官員是不是可以拒絕接受質詢?因為法律解釋權在官員,只要認為“讓全民蒙羞”,就可以合理化任何作為,包括政治鬥爭。

  市長不是法官

  民主制度建立在監督與制衡的機制上。臺南市議長選舉充斥著太多不合常理的詭異,李全教本人也因涉賄而被提起當選無效之訴,都需要司法厘清。市長不是法官,反而被議會監督的對象。

  尤其是具備問鼎大位能量的政治明星,應該展現如何打破政治僵局的智慧與格局,協調出可行的解套方案,而不是擴大問題,讓火車對撞。(王正寧)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