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禽流感肆虐:需補防疫漏洞罩門

2015年01月15日 18:2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華日報》15日社論指出:從屏東縣爆發的禽流感疫情已使臺灣7個縣市淪陷,迄至昨天上午為止,疫區累計39個養禽場確診感染,其中23場已撲殺完成。臺當局“農委會”防檢局于本月九日確定禽流感入侵臺灣之後,“農委會”及各縣市立即展開防疫大作戰,但防治工作卻難以做到滴水不漏程度。

  這波禽流感肆虐的區域之大前所未有,確診感染的養禽場之多也前所未見。禽流感跨越大安溪席捲而下,桃園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等7縣市已告淪陷;已撲殺完成的23場個養禽場禽類,包括蛋鴨、肉鵝、種鵝計有3萬零9隻,首傳疫情的屏東縣大武山蛋雞養殖場另有12萬2千隻蛋雞之前已被撲殺。

  防檢局于11日傍晚舉行記者會説明入侵臺灣的禽流感病毒,檢驗證實為H5N2亞型及H5N8亞型禽流感。這場記者會之後疫情持續升高,由當天的雲嘉屏3縣市擴大為目前的7個縣市。“農委會”根據送驗養禽場在養數量統計,肉鵝及種鵝最大損耗量28萬8千零3隻;肉鴨、蛋鴨、種鴨最大損耗量則為34794隻。

  上述鵝鴨最大損耗量較諸未送驗的養禽場在養總數,分別僅佔百分之一點六成多及一成多,過年産銷旺季應不受影響,卻意味已送驗的養禽場經檢驗確診感染就會面臨撲殺命運,其他未送驗的養禽場也難以保證不會受到波及;進一步説,禽流感肆虐疫情雖已進入高原期,但高原期會持續多久?接續被撲殺的禽類將有多少?目前仍未可知。

  禽流感疫情不斷擴大,使養禽業者“剉著等”,也讓消費者“聞禽色變”。尤有甚者,這波疫情同屬高病毒原性的H5N2亞型及H5N8亞型禽流感,H5N2亞型可能是2012年臺灣出現的低病毒原性變異為高病毒原性;H5N8亞型則為前所未見。這兩種病毒之HA與NA基因系列,檢驗確定來源是南韓與大陸地區的歐亞型毒株。

  從病毒基因系列之所來,可以認為病毒是經由候鳥度冬遷徙而入侵臺灣。臺灣空域對候鳥遷徙難以設防,也難以對候鳥採樣檢驗,防疫工作也就無從決勝負於境外。然而,從疫情爆發到防疫開展卻多所趑趄不前,前述的屏東縣大武山蛋雞養殖場于去年12月上旬即已傳出疫情,卻被誤判為飼料含有黴菌所致,導致防疫工作延誤將近一個月。

  在疫情快速飆升之際,送檢之前已感染一段時間的養殖場,應已出現龐巨的病死鴨鵝,業者如何處理無人知曉,也不見防疫單位深入了解。不可思議的是,疫區雲林縣四湖鄉箔東村下侖大排,傳有“病死鵝放水流”情事,數百隻已經死亡的鵝屍乃至猶在撲撲而動的病鵝,左一堆右一簇隨水漂流,讓人怵目驚心,説明養殖戶欠缺防疫概念。

  禽流感帶原的禽鳥一坨糞便可能含有多少病毒?根據研究多達10的8次方,何況H5N2及H5N8病毒致死率高達9成。禽流感蔓延快速且防治困難,“行政院”昨天已成立跨部會的禽流感疫情應變中心,處理防疫相關事宜並確保民生經濟穩定。在進行撲殺與移動管理之際,尤應“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全面防堵防疫工作的罩門。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