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復興中國文化就是要向下紮根

2015年01月15日 18: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立報》15日社論指出:復興中國文化,是海峽兩岸共同致力的事項,不過在作法上有些許差異,孰勝孰差無定論,但這種用心是值得鼓舞的。

  首先在大陸方面,從南京到北京,都有大學生創辦漢服社,把一身的行頭都仿傚漢唐時代打扮,甚至於在淘寶網也可以買到漢、唐服裝,讓想法可以落實。這些大學生説,只有從生活上著手,才可以體會古人的思維。

  在臺灣,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以故事形式、圖畫手法,有系統地計劃編寫《圖説中華文化故事》叢書。上個月出版第一套《戰國成語與趙文化》收錄了“負荊請罪”、“邯鄲學步”、“完璧歸趙”等源自戰國成語故事,每個故事一冊,共有十冊書。

  周功鑫打算用十年的時間,完成這一系列。為了這套書臻于完善,周功鑫特地到法國請教動畫名家米榭.奧斯陸,併發掘在好萊塢擔任導演的紀柏舟。運用動畫電影分鏡手法,從成語切入歷史,串聯古人生活時尚與文化,來追溯戰國時代。也就是運用現代視覺手法,導引年輕人認識中華文化。

  再來是,臺灣傳播界大師鄭貞銘與大陸青年學者丁士軒,共同撰寫四十萬字的《百年大師》,把胡適等百位大師的典範寫下來。為了完成百人大師典範,鄭貞銘説,細續了大師生平超過40萬字,每人卻只寫4千字。如此精心打造,沒有深厚筆下功夫是無法達到。

  對於中華文化的關切,不管是從生活上仿傚,或是參考年輕人對於視覺的接受度,推出《圖説中華文化故事》,甚至於為了讓下一代傳承大師典範,用4千字來推介大師。這些人所致力的是,讓文化對於個人的外形到心靈都做根本啟發,絕對是一件有價值事業。

  正因化文化是人類社會生活整體表現的成果,也能持續影響人心向善發展,雖説復興中華文化雖是一條孤寂道路,可有這班人的承先啟後,仍讓人感到安慰。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