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朱立倫掌國民黨 臺灣“修憲”險阻重重

2015年01月15日 09:1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國民黨本週六改選黨主席,新北市長朱立倫同額競選,篤定當選,下週一將接任馬英九國民黨黨主席職位。美國《世界日報》14日社論對此指出:朱已宣佈不參選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並明確主張下屆“總統”選舉投票應結合“憲改公投”,推行“內閣制”。他是否篤定不參選“總統”,有時形勢由不得人,現在論斷過早,但朱立倫呼籲“憲改”,民進黨也有同樣主張,使超高難度的“修憲”再度出現一線生機,也啟動臺灣朝野第八次“憲改”的熱烈討論。

  回顧臺灣自李登輝主政以來七次“修憲”,由“立法院”全面改選、“總統”直選、取消“行政院長”副署權、取消“立院”對“行政院長”任命同意權,“凍省”、廢除“國民大會”、“立委”席數減半但任期延長,採單一選區兩票制,無一不是當時“政治算計”下的産物,也種下臺灣拼裝式“憲政”結構的禍根。

  “總統直選”、“凍省”與廢除“國民大會”,都有推動臺灣“主權獨立”的考量,也刺激中國大陸引發臺海危機。接著,為連戰量身定制的“變型雙首長制”,實質是“超級總統制”的“憲改”,“立院放棄閣揆任命同意權”,“總統”變有權無責,導致政權輪替後的陳水扁享盡好處,也使多年來“行政院長”如走馬燈,兩年一換,“內閣”動蕩,政策朝令夕改,人民對陳水扁、馬英九兩位民選領導人難再期待。

  臺灣第七次“修憲”,更為了解決陳水扁朝小野大困局,將責任推給“立法院”,才有“立委”席數減半主張。“立委”名額減少,個別“立委”權力增大,反對的杯葛力量常讓“立法院”癱瘓。這樣的“憲政”架構,政務難以運作,不論何黨執政都是災難,更種下臺灣民主運作被嘲笑的禍因。

  蔡英文去年5月當選民進黨主席,就提出“憲改”主張,力主增加“立委”席次,提升“立法院”多元代表性,給小黨生存空間,降低“公投”門檻。事實上,蔡、朱都清楚,藍綠分裂已激起民怨,“立法院”荒腔走板,不是拔掉“立法院長”王金平就能解決,而須釜底抽薪推動“立法院”選制與“憲政”改革。

  但“修憲”須“立院”四分之三以上同意,和公民復決選舉人數半數以上通過,超高門檻使“修憲”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很難成事。雖然“立院”已成立“修憲委員會”,朝野對“憲改”無異議,但對方向卻缺乏共識。其一,“內閣制”具體內容如果只恢復“閣揆同意權”,並無法解決“總統”權責不相符問題;其二,“總統”直選制度不改,如何“弱總統而強閣揆”?其三,民進黨2016年可能再執政,絕不可能放棄權力大的“總統”,呼應“內閣制”。其四,以目前“立委”水準,“內閣制”由“立委”兼任部會首長,但“立委”素質,會把臺灣帶向何方,選民放心嗎?

  朱立倫倡議“修憲”,面對的不只民進黨,而是國民黨內紛雜混亂的山頭。馬英九雖卸下國民黨黨主席,但權力還在,迄今對“憲改”未置一詞,態度很值玩味。大選在即,國民黨候選人不論是誰,勢須取得黨內最高共識,才推得動。朱立倫憑什麼籌碼取得憲改主導權?“立委”選舉也迎面而來,國民黨內提名爭鋒,將使情勢更複雜,如何通過“立院”第一道關卡,都是考驗。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