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2015海峽新氣象 克服兩岸經貿大山

2015年01月07日 08:3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媒體《旺報》6日社評説:大陸國臺辦在去年最後一場記者會指出,2014年是兩岸關係“克難前行、穩中有進”的一年,並強調中共習近平總書記堅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決制止“臺獨”分裂圖謀的信心和決心,希望未來兩岸還持續擴大交流合作。歷經“九合一”選舉衝擊,2015年兩岸經貿如何持續前進,的確是一大挑戰,需要國共兩黨繼續努力。

  文章認為,太陽花學運及“九合一”選舉結果,打亂國共兩黨積極深化兩岸經貿合作的節奏,民進黨技術性的回避“臺獨”本質的兩岸主張,以質疑臺灣難以達成從中國大陸走向世界、深化兩岸經貿合作無法改善民眾薪資及生活的主張攬獲民心,加上民眾不滿臺當局施政表現、民進黨禮讓臺北市長策略成功,民進黨獲得“九合一”選舉勝利。然而這一切真的表示臺灣民眾認同民進黨兩岸政策理念,不希望兩岸經貿持續交流?兩岸經貿合作沒有實際的成果?甚至兩岸經濟合作在2015年只能守成,等待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真相大白後再來定奪?

  近7年來兩岸直航節省了往來的時間成本,陸客擴大觀光成長33倍、臺北市及各縣市開始出現的新興旅館商機等,兩岸經貿交流對臺灣經濟絕對利大於弊。事實上,幾乎與兩岸兩會復談同時發生的全球金融風暴,迄今尚未平息,而臺灣經濟成長率在2014年及2015年依序為3.63%及3.5%,已重回四小龍之首,而2014年年終臺北股市收盤指數亦逼近萬點。倘若兩岸經貿交流持續深化,兩岸戮力經濟成長穩健達成目標,臺灣經濟亮麗成長可期之下,2015年臺灣股市突破12000點、創1990年以來歷史新高不是難事。

  兩岸經貿交流有利臺灣經濟成長殆無疑慮,兩岸經貿交流紅利如何擴及民眾才是挑戰,唯有臺灣民眾能在2015年感受到兩岸一家親的溫暖與實利,印證深化兩岸經貿交流是正確的路線,才有機會逼使民進黨在民意驅使下重新檢討兩岸經貿政策,國民黨才有可能在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對決民進黨的“去中國化經貿政策”。

  換言之,2015年是兩岸經貿交流的關鍵年,兩岸可以選擇守成,亦可堅信兩岸路線正確而正視並改善臺灣民眾觀感,端看國共兩黨當前信念的堅定程度,雙方若有共識去除疑慮,兩岸經貿交流將可更上一層。

  兩岸當前首要之務,當屬消除臺灣民眾對於以商圍政、“以經促統”的疑慮。兩岸經貿互利共榮成果,需要進一步讓臺灣在地的“三中一青”有感,諸如中小企業如何利用網際網路拓展大陸市場、採購中南部農産品成果如何讓農民獲利更多、營造臺灣鄉鎮及年輕創業者創業空間等。

  其次,兩岸應思考在促進經貿交流時,臺灣在地“三中一青”不用遠赴大陸發展仍可安居樂業的方式,亦即不以掏空臺灣人力資源的前提下,修正經貿互利共榮的兩岸政策,以促進臺灣民眾薪資提升做為目標,將可平息民眾反商情結遷怒兩岸經貿交流的現況,亦可同步正視兩岸服貿爭議根源,提高《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通過及《服貿協議》生效的機率。

  再者,兩岸應儘速實踐臺灣從中國大陸走向世界的目標,讓民眾感受到兩岸經貿合作確實可以讓臺灣免遭陸韓FTA侵擾,融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讓一中原則是臺灣擴大經貿空間的障礙不攻自破。

  APEC年會期間舉行的王張會談,大陸國臺辦與臺灣方面陸委會對於啟動共同研究兩岸共同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準備工作已有共識,兩岸共同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已有突破的機會,實在不應受“九合一”選舉蹉跎,受制於民進黨可能執政的疑慮,而再次拖延。拖延只會使民眾相信民進黨要從世界走向中國大陸的思維,並作為兩岸經貿交流無助於拓展臺灣經貿空間的證據,讓臺灣民眾對兩岸經貿合作的成效感到懷疑,也對於擴大兩岸經貿合作交流的進程採取愈來愈保守的態度,以致大力推動兩岸經貿交流的國民黨反受其害。

  兩岸經貿交流雖受制于臺灣“立法院”監督和在野黨的為反對而反對,但只要兩岸當局仍有積極互動的決心,2015年仍然大有可為,在很多方面可以順應民心,透過行政權大開大闔大幅開放,給兩岸關係帶來新氣象。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