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島內黑心民調成競選工具 殊屬奇觀

2014年10月15日 11:2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黑心食品風暴演變成全民抵制惡質企業的運動,可見臺灣民眾已經對於黑心貨忍無可忍。臺灣《中國時報》15日發表評論説,正當大家聲討黑心食品之時,卻沒注意到隨著選舉漸漸接近,另一項黑心貨正在偷偷的危害著臺灣。這項黑心貨,就是黑心民調。

  島內民調本來是一項有利於反映真實民意的科學工具,借由統計學的科學推論,可以補強民主機制中無法經常投票的不足,因此有助於讓當局決策與政治人物思維更加貼近民意。

  可惜的是,很多人經常誤用與亂用民調,這樣反而不利於民調事業的健全發展。

  以誤用來看,舉例來説,臺灣這一段時間的黑心食品事件,顯示出即使有“優良製造標準”GMP把關,仍有不足。正因如此,“優良製造標準”(GMP)的既有機制,當然必須檢討。不過臺當局“經濟部”説考慮要用民調來決定GMP的存廢,這就可能誤用民調,因為民調無法回答太專業或是太複雜的問題,就像GMP,多數民眾未必知道其機制如何運作,其意見也可能不只是yes or no這麼簡單。更何況,GMP存或廢的配套措施究竟應該如何,恐怕也不是民調所能處理。重大政策往往需要週密思考與配套設計,相關取捨如果只是草率推給民調,恐怕後患不少,應該有完整方案再徵詢民意。

  至於亂用,更屬常見。有些媒體不懂民調,以為開放觀眾進行電話投票就是民調;也有機構不懂抽樣重要性,尤其很多網路民調,因為不是隨機抽樣,不能代表全體民眾,其數據根本就不具外在效度,但媒體不察,往往引述其數據來報導,實屬亂用與誤導;更惡劣的則是數據造假與“假民調之名,行競選之實”。

  針對選舉民調數據的造假,內行人都了解,其實很容易。學過統計人都知道,只要一部安裝了相關軟體的電腦在手,要什麼數據有什麼數據,完全可以拿這些假數據來打亂選情。有些政黨與選舉陣營或是媒體,特別喜歡發佈一些“怪怪的民調”,説其怪,是因為其數據跟其他民調機構的數據之間,經常出入不小。

  這些數據反映的可能不是真實民意,而是發佈者心中的陰謀主意。每逢選舉,這些怪怪民調總是一再出現,反正現在的制度之下沒人會去究責,因此隨便發佈什麼黑心民調都可以,如果得逞,一本萬利,即使不成,也沒損失,實在是無本生意。至於民調的整體公信力因而一再跌落谷底,幹他何事?

  還有一種黑心民調,形式上是民調,實質上不是,因為打電話的目的只是散佈不實訊息或是造成選舉對手的困擾,例如在民調問卷問題中,放入了不實的誤導資訊,讓民眾信以為真。這種黑心假民調,有時是用來發佈假消息攻擊對手,但是也有“自作自受”用這種民調來攻擊的,因為一旦出現太惡質的這類假民調,再透過被大眾傳播媒體炒作,社會大眾當然覺得是對手所為,因而反而會同情被攻擊者。

  翻開臺灣選舉史,幾乎就看到了黑心民調史。黑心民調對於臺灣民主政治傷害頗大,奈何至今全無稽核機制。嚴謹的民調必須交代委託者、抽樣設計、原始問卷及執行機構。有媒體未設民調中心卻公佈民調結果,也不交代執行單位,殊屬奇觀。不妨想想,在GMP的把關之下仍然會有黑心食品,則沒有稽核制度的民調究竟能有多黑心?拒絕黑心民調,此其時矣。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