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中國大陸不會亂 與內地對峙不是香港民意

2014年10月15日 09: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15日發表社評文章説,香港佔領中環集會持續已半個月,之前又恰逢大陸國慶黃金周,因此導致香港旅遊業、餐飲業、零售業等諸多行業嚴重受損,“佔中”也影響了許多香港市民本應平靜的日常生活。文章摘編如下:

  據統計,“佔中”以來,內地來港的旅行團每日減少約200個。國慶黃金周第一二天,內地來港旅客同比減少1.7%,自由行旅客更是減少了6.4%。金鐘及中環一帶酒店入住率下跌至50-60%,而金鐘、旺角及銅鑼灣三區餐飲生意額每日損失逾5000萬港元。這些現實的數字激起了香港普通市民的不滿,也讓各種反“佔中”的聲音愈加高漲。

  現在看來,打著“真民主、真普選”口號的這次集會,只是更加激化了香港社會內裏的深層矛盾,讓相當多的普通市民得不償失,很多經濟學家也對“佔中”持續所帶來的經濟負面影響表示了不樂觀。

  香港大學經濟學首席講師王家富就説,“佔中”將對本地消費需求、訪港旅客服務需求及投資需求有負面影響,從而影響經濟增長。國際經濟顧問公司IHS環球透視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拉吉夫?比斯瓦斯(RajivBiswas)也稱:這是一個真正的風險。如果這些抗議繼續升級並且使用暴力的話,將會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而相比于香港的亂,中國內地的經濟可謂是繼續在平穩中踏實前進。日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德國漢堡出席中歐論壇漢堡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就向在場各國的商業界和政界人士派定心丸,表示中國仍然預計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將達到7.5%左右,不會出現有人擔心的硬著陸,對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充滿信心。

  不僅如此,中德此次高層互訪更是簽署和發表了20余份合作文件,達成商業合同金額超過180億美元,為中德關係未來十餘年的發展做出了詳盡規劃。同樣地,在李克強總理訪俄期間,中俄雙方也簽署了38項協定,包括1500億人民幣的貨幣互換以及能源、東線天然氣供應、高速鐵路、核能、旅遊等多項合作備忘錄。

  這個時候的德國,到處都是大中國的聲與影,有幾個人關心什麼香港的“佔中”?今天的歐洲,哪不是更多關心與中國的來往?

  而香港發生的佔中集會完全撼動不了內地經濟的全域,只會帶來香港本地經濟的損失,擾亂正常的市民生活,從而影響香港在國際上的良好形象。一條所謂尋求民主的路已經走進了動搖香港特區法制根本、香港社會制度依存根本、香港人民民生根本的死衚同。堂吉訶德挑戰風車,這樣的錯亂的愚蠢的思維與行為,不知道那些反對派為何奉為至寶。

  沒有內地經濟的支撐,香港經濟的增長必然乏力,難於為繼,只有美國市場能夠讓香港過上好日子嗎?那是夢想。既然如此,一味聽從美國別有用心的人的指使,非要把香港搞亂,把香港經濟搞垮,良心何在?

  我們以為,“佔中”之人尋求民主固然沒錯,可也要看看整個世界,整個社會,知道怎樣才是合適於香港的民主,清楚怎樣做才能保護香港人自身的利益安全。不可能所有的鞋子都適合自己的腳,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李克強總理在德國演講時表示,香港保持長期的繁榮、穩定,不僅符合中國人民的利益,更符合香港居民的利益。港人有智慧,香港特區政府有能力,來維護香港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保護香港居民的人身和財産安全。

  中國不會亂,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不會不好,只有內地,才是香港持續前進的最大空間與最大動力。與內地對峙,這樣瘋狂絕對不是香港的主流民意。一旦人民覺醒,所有的搞事的人都會被民意棄之不顧。

  我們香港人,是不是應該好好想一想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