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朝野何時能停止惡鬥?

2014年08月12日 10: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12日發表臺灣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廖達琪的評論文章説,高雄氣爆11天,馬英九于臺當局“經濟部長”張家祝確定去職後,于昨日召開記者會,會中先提出感性宣示:“高雄人的事,是全臺灣人的事”,再表示救災的急迫性及臺當局與地方合作的必要性,以及救災後的三大施政保證:重建家園、查明真相、預防重演。

  不過,馬英九的談話重點,還是放在臺灣經濟的未來,並特別引述《華爾街日報》社論“臺灣自甘落後”之觀點,表達對目前“服貿協議”及“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等均卡在“立院”之憂心,大聲疾呼在野黨“不要贏了鬥爭卻輸了臺灣”,期待朝野不僅為高雄合作,尤能為臺灣經濟齊心努力。

  問題是:朝野真能放下權謀鬥爭,為臺灣尋出路嗎?

  以目前的政治情勢而言,這樣的朝野合作,可能是緣木求魚;僅是國民黨內部都整合困難,遑論與在野的民進黨談合作!理由是:

  第一,馬英九的任期剩一年余,也是一般認為進入所謂的“跛鴨期”;他雖仍具備國民黨主席的身分而掌握國民黨機器,如果一切順利,就可提名2016年“立委”,也因此對現任“立委”應有某種掌控力;但因國民黨執政的外部評價不佳,馬英九個人聲望亦不高,年底的地方選舉結果,考驗馬英九在國民黨內地位的穩固性,也影響他對“立委”們指揮調度的能力。所以,目前國民黨“立委”們會出現見機行事、見風轉舵的情形,應不意外。

  第二,“立法院”的龍頭王金平“院長”,仍是議事排難解紛的關鍵人物,但馬王不和,已是人盡皆知;而王金平又沒有再任不分區“立委”之資格,2016年之後何去何從是嚴酷且現實的課題,對馬恭順實無意義;任由“立法院”中在野黨撒潑撒野,對議長而言,是博得議事中立美名的手法之一,聰慧機敏的民進黨“立委”們豈會不懂?

  第三,正因國民黨的氣勢低迷,在野的民進黨蓄勢待發,幾近信心十足問鼎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寶座;此時此刻對馬英九的作為,尤其是經濟層面等,毫無誘因來協助支援,而讓馬順利達陣,留下治績。

  最後,在野的民進黨于2000年能執政的經驗,是靠國民黨的分裂,民進黨追求2016年再執政的策略,“朝野合作”絕不是選項,“分裂在朝”比較合乎勝算。

  如依照以上這些算計,朝野如何捐棄成見,攜手共謀臺灣人民之幸福?

  讀者或會問:政治人物真是如此,只為自己權力,不計生民福利嗎?筆者希望自己的推斷是錯的!尤其在高雄災情,仍是進行式的時候,剖析這些,實為殘酷!但筆者相信“民主”,不僅需要溫暖的心,更需要智慧的腦。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