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刻薄vs.怯懦:臺灣民主的失敗方程式

2014年08月12日 10:3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這次高雄氣爆事件,從整個處理過程看,它炸翻的其實不只是前鎮和苓雅兩區的幾條馬路,同時也掀開了臺灣民主亮麗外衣下的病態醜陋。藍綠兩黨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一個庸懦畏怯、一個刻薄冷酷,一個不斷退卻、一個無限攻擊,兩者的互動,把臺灣政治帶向無法説理、無法進步、甚至無法動彈的地步。

  臺灣《聯合報》12日發表社論説,照理説,面對一場死傷300多人、波及幾公里街區的大型城市災難,臺當局與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務就是搶救傷員、安頓災民、整理破毀的災區,使城市機能早日恢復,這是行政部門的治理要點。至於司法層面的究責工作,則由檢方同步進行,包括現場的勘驗鑒識、人員的約談、文件的調閱,從釀禍端的業者到防災端的官員都不能放過。如此,救災與究責雙管齊下,才不致互相糾葛,延宕時機或誤導方向。

  然而,我們看到的卻是,民進黨立即將這場災難定位為年底選戰的最新攻防戰場,表面上宣稱“暫停選舉活動”,事實上,在明知高雄市府犯有嚴重行政疏失的情況下,卻採取了更激烈的“以攻為守”戰術,要把國民黨一起拉下水。

  在地方,高雄市府罔顧自己執政達16年的事實,徑自把地下管線的埋設推給吳敦義時代所核準,也推給業者“私埋”;同時,以重建工作經費龐大為由,急急向臺當局討錢。民進黨“立委”則借機要求訂定特別條例、特別預算來支應高雄重建,同時更杯葛《示範區特別條例》等法案的審議,説是“國難”當前,若還開會審查就是“冷血”,甚至以此逼退了臺當局“經濟部長”張家祝。

  反觀國民黨,當天深夜馬當局就下令軍隊協助救災,並要求市黨部暫停選舉活動;但隨後,對氣爆事件即自動收起發言權,任憑市府在那裏推託卸責。在“立法院”,面對綠營蠻橫杯葛,藍軍“立委”只能眼睜睜看著二次臨時會無功收場;連張家祝遭到羞辱,都無人仗義執言。在“行政院”方面,江宜樺宣佈“不編列特別預算”,但高雄不足之數臺當局全數支應,原是合情合理的決定;結果,禁不起綠營一陣猛轟,馬上同意先提撥16億元(新台幣)供市府運用。

  藍綠兩黨的本性,至此便原形畢露。綠營本應立刻捲起袖子,展開救災救難,以回報市民十幾年來的全力支援;誰料,高雄市府想到的,只是如何擺脫肩頭的責任,嫁禍給國民黨,自己卻霸著地盤遲遲不肯展開復原工作。在災民水深火熱的時刻,還在為著自己的政治私心算計,這不是冷酷寡義是什麼?至於國民黨,這本應是一個不分藍綠的救災事件,卻宛如中了民進黨的點穴術,有理不敢爭,被污衊不敢辯,“部長”挂冠不敢出聲。面對顛倒是非、得寸進尺的敵手,藍營卻只能唯唯諾諾、畏怯不前,豈非註定要喪權失地,遭到軟土深掘?

  兩黨的不同發展背景,形塑了它們今天的性格、文化和面貌;這點,兩黨歷任領導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身為人民,我們更關注的,是這樣的朝野性格對島內民主政治的惡劣影響。近年來,臺灣政治與經濟雙雙衰退,任何重大政策無一能有理性討論空間,遑論落實推動;國際媒體形容臺灣“自甘倒退”,這難道不是一個刻薄政黨與一個庸懦政黨共同留給臺灣的“雞屎”?套句民進黨的話,他們可曾為社會生下什麼“雞蛋”?

  民進黨善於攻擊,這是它的長處。然而,不問是非黑白、永遠只會指控別人的攻伐戰術,只證明民進黨不知羞愧為何物,不知反省為何物,不知謙卑為何物。更惡劣的,是它不惜犧牲無辜的態度;這次氣爆,民進黨胡亂推諉、怠于救災也就罷了,它還不惜對無關業者擴大打擊,不顧災民自救會希免於“三敗俱傷”的呼籲,非要置榮化于死地。真正可怕的,就是這種“災難極大化”的思維,彷彿只是幾條街道爆炸還不夠慘,非要把別人統統拉下來陪葬,才覺得“夠本”。這樣的政黨,會在乎人民嗎?

  陳水扁因貪腐下臺,民進黨從未為此道過歉;這個一向“俯仰無愧”的政黨,連高雄氣爆的責任都無意承擔,誰能要求它對臺灣的政經倒退負起什麼責任?而庸懦膽怯如國民黨,不僅意志渙散,在需要據理力辯的時刻卻只能訥訥失語;這樣的執政黨,如何反擊在野黨的挑釁並向民眾據理力爭?

  刻薄冷酷的綠營,對上畏怯庸懦的藍軍,正好構成臺灣民主的失敗方程式。如果雙方皆寸步不移,“臺灣自甘退步”的詛咒必然無解。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