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正在打造“不自由經濟區”?

2014年08月04日 11: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馬英九當局力推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可望近期在臺灣“立法院”開始審查。民進黨推出的對應民進黨版,大幅限制與排除項目五花大綁,儼然是把“自由經濟區”,變成“不自由經濟區”,舉凡涉及大陸項目,不是刪除就是高強度限制,又是一個“逢中必反”。

  香港中評社4日發表社評説:臺灣經濟面最近出現一股被意識形態挾持的強烈浪潮。中韓年底簽署自由貿易協議(FTA)將重創臺灣,根據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7月30日所發佈的最新報告,預估將影響臺灣製造業産值金額達新台幣2600億元至6500億元間。但綠營卻將之炒作成兩岸經貿更比中韓FTA可怕,如同民進黨籍臺南市議員郭國文所稱:“恐懼兩岸服貿大過中韓FTA”。綠營在此主軸下,也就集中火力去防範兩岸經貿整合,而非思考如何以加速自由化,抵擋臺灣的被邊化。

  這種氛圍還不是只限綠營,臺灣“行政院”日前召開“經貿國是會議”,強調要對兩岸協議建立“安全審查機制”,並要每年發表“兩岸風險紅皮書”,防止對大陸過度依賴。這與民進黨的“恐中”如出一轍,連馬當局都有此心態,難怪綠營要加碼。這也是1996年李登輝任內提出“戒急用忍”政策以來,臺灣最具體的對兩岸經貿政策踩剎車之舉。

  臺灣開始有類似“戒急用忍”概念是在80年代,孫運璇1987年接受媒體專訪曾説,“投資中國大陸會有工人素質不佳、臺商地位及保障不明、還有以商逼政,等於資敵製造對手等問題;就算商人判斷西進對他有利,其實也不一定為真;就算西進真的對商人有利,也對臺灣不利。”

  1996年李登輝任內推出的“戒急用忍”政策,明確界定“高科技、五千萬美金以上、基礎建設”三種投資應對大陸“戒急用忍”,以免臺灣喪失研發優勢以及資金過度失血。其中最受矚目的是1990年代台塑與大陸簽訂的海滄計劃協議,最後就在李登輝當局祭出將停止台塑股票交易、下令銀行凍結資金、與限制集團高層主管出境等三大威脅之下,忍痛放棄投資。

  現在回頭看臺商在大陸的發展,會發現“戒急用忍”政策是多麼荒謬。首先,“戒急用忍”政策是卡不住商人的腳,幾大臺商如蔡衍明、頂新魏家等,無不是早早前往大陸卡位,才能搶到與大陸經濟一起成長的機會,再回頭把資金帶回臺灣。其次,臺灣因“戒急用忍”,缺乏輔導臺商西進的整體策略,讓臺商錯失許多機會,把大陸的市場爆發期拱手讓給韓國、日本等。

  臺灣上世紀90年代的“戒急用忍”是規範臺灣企業到大陸投資,這一波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及“自由經濟區示範條例”則是雙向的,重點更在陸資入臺部份。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林建甫、臺灣“中央大學”臺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大任最近都分別提出警訊。林建甫認為,一旦中韓簽訂FTA,兩岸服貿、貨貿乃至自經區條例等都沒過,臺灣企業只有出走,沒有任何其他辦法,接下來影響的便是就業。吳大任則認為,臺灣若實施貿易障礙,廠商為了賣東西給大陸,只好直接進入中國大陸。

  兩位臺灣經濟學家的預測都和臺灣90年代實施“戒急用忍”時期所發生的現象差不多,臺當局訂出一大堆規定,最後還是綁不住企業。近20年過後,企業逐水草而居的能力更強,可以走得更遠更快。

  馬當局推出的自由經濟示範區,類似臺灣60年代設置的加工出口區,都是“境內關外”概念,亦可説自經區是加工出口區的“威力加強版”。但依照民進黨版條文,許多與大陸有關的項目都遭到排除,最被看好的醫療、教育等項目也都被緊縮;當“自由經濟區”,變成“不自由經濟區”,幾可斷言要成功的機會是很小的。

  總之,不論是民進黨還是馬當局,時至如今若還存有什麼都想管,什麼都要管的心態,臺灣經濟萎縮,外面資金進不來,接下來衍生的臺灣資金與人才的大出走,也就不足為奇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