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誰看見房間裏的恐龍?

2014年08月01日 09: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8月1日發表社評指出,今年的太陽花學運,是臺灣上升的關鍵,還是沉淪的起點?或許未來的歷史會給答案,但我們現在就必須得深思這個問題。

  社評指出,太陽花學運可以説是臺灣新世代“恐中”以及對未來茫然的一個反映,現在他們反對服貿,反對自由經濟示範區,甚至於反兩岸協商,而我們所擔心的,正是這些新世代的行為所導致的卻是他們所最害怕的結果。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如果臺灣再見了,青年也不會有未來。

  日前工總的白皮書指出,藍綠惡鬥讓人厭惡到無以復加;前臺灣“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更早前也撰文指出,藍綠不是“相忍為國”,而是相互毀滅。日前監察委員被提名人同意權的行使,藍綠鬥爭更是斧鑿斑斑,綠營更是以“毀馬”為目標,心中所想似乎只有2016年的政權而已。

  臺灣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極其嚴重,韓國、新加坡已遠遠把臺灣拋在後。兩岸經貿交流開始之初,臺灣將大陸視為工廠,先是傳統産業,如製鞋、紡織等等,繼而電子産業,紛紛登陸。這些産業在過去20餘年來,的確取得了相當的成績,也讓臺灣不致于與世界經濟體系過度脫節。然而,這20余的時間,臺灣的産業轉型始終沒有突破性的進展。

  電子産業曾創造輝煌的過去,但大多數是代工,只有少數自有品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臺當局即開始思考産業轉型的問題,到了民進黨執政時期,推動兩兆雙星,也以失敗告終。國民黨執政後,推動六大新興産業,但是直到今天,也都還沒有看到令人驚艷的表現。經濟競爭,也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臺灣在倒退的同時,大陸卻不斷在進步。就像日前巴克萊銀行的一份産業分析報告的分析所言,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這份報告舉了幾個數字,足以讓人心驚膽跳。2013年與蘋果直接往來的供貨商名單中,中國大陸企業有12家,高於2011年的7家;這些中國大陸供貨商製造的零組件單位價值為21.3美元,高於2011年的14.5美元,大約佔iPhone物料成本的11%,高於2011年的7%。報告也指出,臺灣在電子産品的供應鏈,如電池、手機天線、光學鏡頭、LED等,已被大陸取代。除了供應鏈之外,臺灣品牌在大陸的市佔率也是日漸下滑。大陸能取代,可是憑真本事,也就是更靈活而有彈性的營運策略及科技水準。分析報告指出,大陸企業的成功,價格並非唯一因素,更重要的是“不斷提升服務強度、大手筆投資研發部門與資本支出,再加上政府的全力支援,例如提供補助與優惠的稅率等。”

  從這個角度來看,臺灣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固然重要,但臺灣如果無法創造自己的利基,就算融入區域經濟整合,恐怕也是只能茍延殘喘,任人宰割。面對這個危機,朝野如果不同心協力,共謀産業升級轉型之道,無論誰來執政,大家所憂慮的後果都必然會出現。

  不幸的是,不論當政者、反對黨、乃至於學生,都無見於這個事實。太陽花學運認為大陸是房間裏的大象,但臺灣競爭力的沉淪更是房間裏的恐龍!無視于危機,結果就只有讓危機吞噬;等到全球向臺灣説再見那時,説不定太陽花學運的學生還不到中年呢!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