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建議馬英九“攘外必先安內”

2014年07月31日 09: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立法院”昨天行使“監察院”人事案同意權投票,29位被提名人中,有11名未達過半數支援而被刷掉,只有18人過關,從而寫下臺灣“監察委員”同意權行使以來通過人數最慘烈的紀錄。而“監察院長”被提名人張博雅也是只差一票就險些落馬,雖然是首位女性“監察院長”,得票數卻也是首位如此地低。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31日發表社評認為,這對臺當局領導人馬英九或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而言,都是領導的一大警訊。

  社評摘錄如下:

  自從2008年以來,馬英九在兩岸以及外交上的政績,最為醒目,也最為人稱道。兩岸關係和解之後,海空直航、陸客來臺、金融合作、ECFA等等一一實現。兩岸外交休兵之後,臺灣邦交穩定,參與國際活動及組織的空間擴大,而且有140個國家或地區給予臺灣免簽證的待遇。但在內政上,馬英九一路走來碰到的障礙並不少,尤其在第二任之後,一是“部長”折損率高,一是重大法案無法推動。這些問題,已經開始影響到兩岸關係的發展。馬的任期還不到兩年,如果欲有建樹,就必須先安內再攘外,也就是展現領導能量,先凝聚國民黨的力量,才足以保衛政權,並進一步保護臺灣。

  領導是一門藝術,面向多而深,在此無法一一觸及,但以當前而論,馬英九領導最大的挑戰在於資訊的不足以及意志的不夠堅定,這也是他安內的兩大首要工作。

   治理一個地區,除了要靠團隊,還需要有千里眼、順風耳般的資訊輔助系統,才能耳聰目明。耳聰目明,才能掌握機先,才不會誤判情勢,才能化危機于形成之前。以這一次的“監察委員”同意權行使為例,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鴻池甚至表示,“連我也沒料到會有十一人沒通過!”他都沒料到,馬英九當然也沒料到,顯示馬的資訊系統有嚴重缺陷。資訊系統一旦出問題,不僅“總統”無法掌握情況,黨籍“立委”也因此無所忌憚。我們認為,這並不是個案,有太多的例子可以左證馬英九資訊系統的缺陷,例如林益世的貪瀆並非一朝一夕,而至爆發後才驚覺其嚴重。

  除了資訊系統之外,堅定的意志也是領導的要件。不論是兩岸服貿協議、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乃至於“監委”的提名等等,社會都難以感受到馬當局有堅定的意志,整個團隊也缺乏孟子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事實上,社會大多數人可能會覺得反對黨的意志更為堅定與強大。如此強弱易勢,難怪“監委”會被刷掉11名。

  最後,領導説到底就是溝通的藝術。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有65席,而真正需要馬英九溝通的,也不過是數席而已,由此可見當前問題之嚴重。

  這一次同意權投票,把問題都搬到枱面上來了,對馬英九來説,在受挫之餘也可以正面看待,將其視為整頓領導團隊的關鍵與起點。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