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港媒:臺灣的“兩岸風險紅皮書”是在嚇唬誰?

2014年07月30日 09:4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國發會主委”管中閔日前表示,臺灣未來每年都將發佈“兩岸風險紅皮書”,對此,臺灣大學政治係教授張亞中表示,定這紅皮書的概念是如何能夠防止臺灣對大陸經濟上的依賴而産生的風險,換句話説,這整個思維邏輯是屬於防衛性的,也給臺灣人民傳達了一個對大陸恐懼的概念。 中評社30日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所謂的“兩岸風險紅皮書”議題,給兩岸關係投下一道濃重的陰影!

  文章摘錄如下: 

  張亞中認為,太陽花運動存在一個最核心的概念就是“恐中、反中”的概念,今天又設了一個“風險紅皮書”,那就是把兩岸關係界定成為風險,這其中就是有政治意涵。這對於一些要跟大陸採取分離的人取得了一個論述的道德至高點,民進黨就會很高興,等政府完成這紅皮書,就可以去挑內容説兩岸是有風險的,等執政之後,更是會每年都發佈這樣紅皮書,而全世界有沒有哪個地區去發表對大陸的經貿風險紅皮書?應該沒有。

  我們認為,張亞中的批評很有分量,這樣的問題必須引起兩岸的關注。

  其實,臺灣方面要出臺“兩岸風險紅皮書”的意圖,早已有之,但這是為了封鎖兩岸經濟貿易來往,是處在敵對時期的思維産物。

  前國民黨“立委”、臺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邱毅接受中評社訪問揭露説,其實早在1988年間,當時“經濟部工業局”,何美玥還是工業局第六組組長的時候,就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作兩岸風險指標的研究報告,他就是當時這項計劃的主持人;因為當時臺灣與大陸之間仍處在一個敵對的狀態,臺灣對大陸貿易的依賴度還沒有那麼大,只是不斷在提升而已,當時臺灣的出口市場除了大陸以外,還有很多其他出口市場,所以才需要兩岸風險指標的測算。

  邱毅指出,當時還另外做了一個兩岸經貿的風險預警或叫危機預警的模式,也就是説兩岸經貿程度到了一個紅線,就必需要注意了,目的是提醒臺當局與産業界作為一個事前防微杜漸的預防。當時臺商赴陸投資需要臺當局批准,而且規定説要相對投資,例如臺商投資大陸100元,那麼在臺灣也要投資100元,如果臺商偷跑,依當時“國安法”規定要判刑做牢的,可是現在有辦法控管臺商嗎?他説,兩岸風險預測在1988年就在做了,報告早就寫好了,那份報告還在“中經院”的陳列室裏,現在都過了26年了,兩岸的情況早已大有不同,一是現在兩岸早已和解、兩岸關係朝和平發展的方向;二是臺灣在市場運作法則下,臺灣對大陸的經貿已經到了非常依賴的程度了,這個依賴不是政治力造成的,而是市場原則造成的,所以今再去設算這樣的比例已經沒有意義了。

  邱毅談的有關背景實在重要,根據這一背景,我們知道了“兩岸風險紅皮書”不是好東西。第一,它的主要性質是兩岸敵對時期的思維産物。第二,它的主要目的是制約兩岸經貿來往。第三,它的主要功能是向臺灣民眾散佈對大陸的恐懼與敵意。這樣政策,既無作用,有無活力,徒具敵意,只能起到嚇唬的作用,可以用“政策僵屍”來形容。

  現在的兩岸關係已非26年前,應該是進入和平發展時期了。現在臺灣需要的是整個大陸市場,需要的是兩岸經濟密切化。留給臺灣的時間與空間都不多了。這個時候,任何製造敵意的話題都不應該煽動起來。但是,事與願違,竟然有一個在最敵意時期炮製的最具敵意政策、且在最敵意時期也無法出臺的最荒謬政策,要在這個時候拎出來?

  這樣子的政策“僵屍”,要嚇唬誰?大陸絲毫無損,要嚇唬的,是臺灣人民?

  臺灣未來每年都將發佈“兩岸風險紅皮書”,這從思維、動議、乃至行動,都是非常詭異的、不可思議的。如果真的出臺了,完全可以判斷,這是刻意抬高對大陸的敵意,是馬當局在製造兩岸不安定因素的、離譜的、大幅度的政治動作,其影響將是惡劣的。既是兩岸經濟合作的重大障礙,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破壞性行為,更是馬英九執政的重大敗筆,無法讓兩岸各方原諒。

  所以,民進黨立即出面表示肯定與支援,這對逢藍必反的民進黨來説,如此及時、大方肯定出自藍營的政策,是怪異的表現。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也知道這一決策是符合民進黨的最大利益的。

  當今世界,沒有哪一個國家與地區敢這樣做,美國不敢,日本也不敢。當然,現在我們還不知道有關人士要製造的所謂的“兩岸風險紅皮書”具體是什麼內容,但是如果是上述的惡質政策思維的延續,且一方面宣佈大陸是敵人,一方面要求大陸儘量分配紅利,這樣的政策思維,幾乎是錯亂的。所以,我們必須奉勸有關人士,千萬不要玩政治玩過了頭,在經濟問題層面製造對大陸敵意,只會讓臺灣徹底錯失發展的機遇。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