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蔡英文能否從棉花糖變成人參果

2014年05月27日 08: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黨主席選舉結果出爐,不意外的,蔡英文勝出。臺灣《中國時報》27日發表社論説,這也掀開了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序幕,蔡英文能不能在接下來兩年走完她2012“總統大選”時未走完的最後一哩路呢?端看接任民進黨主席後的蔡英文,會給大家看到多少的改變?不妨從以下角度觀察。

  首先,蔡英文能否從棉花糖變成人參果?

  政治人物有時會遇到一種宿命,原來為自己大大加分的優點,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變成致敗缺點。

  蔡英文剛在政壇崛起時,專業學者的知性形象,為她加分不少。蔡英文特有的邏輯論述方式,總是讓她能在關鍵議題上閃過會讓她受傷的棱角,擅用曖昧模糊的話術,讓別人找不到打點,只要不犯錯,便能持盈保泰地累積自己的人氣。

  也因此,蔡英文的主張,常常就像一團棉花糖,帶著一點甜味,讓人感覺好像有那麼一點好味道、有一點吸引力,但仔細研究,又會發現,她的論點常常柔柔軟軟的沒有內核,缺少解決問題的建設性。

  剛開始,這樣的論述模式,頗為討喜,但時間一久,就會讓人覺得空洞貧乏。這也是為什麼在2012選舉時,外界會以“空心菜”形容蔡英文,這個形象,也確實對當時蔡英文的選情構成重大影響。

  政治領袖最忌招數用老,蔡英文在接下兩年,若還採取棉花糖策略,對重要議題以曖昧話術閃避打點,那麼“空心菜”的形象很可能再度成為蔡英文的阿基利斯之踵,威脅她的最後一哩路。

  顯然,蔡英文已注意到這個問題,當選民進黨主席就拋出“憲政改革”,提出了降低“公投”門檻與修改選制兩項訴求。這兩個主張,都有一定的政治后座力,在政策上的利弊參陳,但我們先不進入這兩項訴求細部的政策論辯,至少從策略上言,蔡英文這次拋出的議題相對具體,從公共討論的角度看,意見具體化,代表政策辯論的開始,也代表蔡英文願意接受檢驗,這有助於臺灣形塑一個理性的公共討論氛圍。

  這是否意謂著蔡英文以後在政治與政策訴求上,將從棉花糖改拋有實有肉的人參果,不回避爭議,正面迎戰?還是,這不過是蔡英文甫就任民進黨主席,曇花一現的起手式?有待進一步觀察。

  其次,蔡英文能否從批評馬英九,昇華成為超越馬英九?

  這裡指的不要批評,是指不要為批評而批評,不是不可以批評馬英九,而是要公道的批評。而這裡指的超越,意思是在對臺灣有利的事情上,不要死守反對黨立場,而要以一個政治家的高度,反過來助馬英九一臂之力,因為那不是幫馬英九,是幫臺灣。

  乙太陽花學運期間為例,民進黨一面倒攻擊臺當局作為,沒有思考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太陽花衝撞的不只是馬英九當局,嚴格來説,太陽花癱瘓“國會”、衝進“行政院”,也挑戰了代議民主體制。身為最大在野黨的民進黨不要忘了,自己也是代議民主體制的一環。更別説,有朝一日,民進黨可能重返執政,今時今日民進黨對太陽花學運的態度,未來遇到類似的情境時,也會被拿出來做一致性的檢驗。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民進黨執政後發生200位學生攻佔“行政院”,民進黨要不要驅離?

  在政策面上,蔡英文接任民進黨主席,正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及《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等重大政策在“立法院”決戰,蔡英文是要以黨派對抗的角度來看這些政策,還是以臺灣利益的角度來看這些政策?蔡英文會不會重蹈2012競選時,在ECFA議題上從大力批判變成概括承受的覆轍?這也將成為觀察指標。

  社論説,電影《KANO》裏的經典臺詞:“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可以提供包括蔡英文在內等有志於2016的政治人物參考。選舉對政黨或政治人物當然重要,但臺灣的前途與未來更重要。如果政治人物能做此想,以實際作為展現對臺灣的真心,選民雪亮的眼睛也必會收在眼底。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