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生:到了大陸才發現臺灣人的誤解

2014年05月22日 21:2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環球網》22日發表一篇臺生到大陸的親身感觸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2013年9月,我再次踏上大陸的土地,心情卻與此次超重的行李一般,沉重而不安。因為,這一次我不是去當一個短暫的觀光客,而是為期半年的交換學生。我將獨自在大陸生活、學習,並試圖融入、接納當地的文化,即使我“可能”被“不民主”地對待,我卻不能反抗,因為我所在之處是大陸,是“共産主義”國家,所以,我必須忍耐並接受。

  可是,這種不安感,只持續了一個星期,便在不知不覺中消逝了。同時我也驚覺,對大陸的各種誤解,是臺灣人自己心中所高築的圍墻!

  大陸學生真誠相待

  第一堂課,我同一位境內生並坐,桌上沒有課本,我害臊許久才開口:“同學……課本能借我看嗎?謝謝!”“你是境外生吧?沒事!沒事!你看吧!”

  她大方地將課本推到我眼前,頓時,我有些心虛,因為前一秒的我,還是用刻板印象看待她的文化,以為她會吝嗇地拒絕。可是,事實卻恰恰相反。

  當下,我也首次認知到兩岸學生的差異,臺灣人總是支支吾吾不敢説出口,而大陸學生則非常勇於對應,下課後,她主動地説:“晚上我要復習課本,沒法借你,但是可以到圖書館借,有什麼問題可以發微信給我,也可以來宿舍同我們玩。”

  短短幾句話,我有許多深刻的感受。大陸的環境使學生感受到迫切的競爭,今天走慢了一步,明天就會落後大家一截,所以大家拼命地往前擠,也因此變相讓人誤認為自私、無情;可是他們也渴望真誠地對待朋友,也與我們同樣渴望被朋友真誠地對待。

  在一堂市場行銷課上,老師説起臺灣經濟、産業發展的成功案例,順帶問起我對兩岸關係認知,我回他:“國家主權不是你我説的算,但是我知道誰是臺灣人、誰是中國人。”他笑了笑,走回講臺繼續講課,卻仍不忘讚美臺灣優質的産業,甚至,説到大陸本身的問題時,他也毫無偏頗説出自己的想法。

  我被撼動了,過去我接收到的訊息是,大陸資訊封鎖不開放,對外接受訊息困難,人民毫無言論自由,可是老師卻能客觀地深入分析事業體與國家體系,甚至比我還心平氣和地講述。我想起老師説過的一句話,“易怒的人民是因為説法站不住腳。”反觀接受臺灣“民主教育”的我,執意將高墻擋在自身文化之前,不肯走出來看看世界的改變,果然,當我們不再短視淺見時,才能學會尊重,我也慶倖自己逐漸走進國際化的包容中。

  師生互動扭轉偏見

  長假期間,我從泉州搭動車前往上海,首度體驗八個小時的路程。動車內設備齊全,清潔人員會定期收垃圾、維護環境,近中午時,大家輪著泡泡麵、買便當。相比臺灣的短程交通工具,幾乎很難看到乘客在交通工具上進食,所以我為此感到新奇。只是車廂內非常吵雜,處處都是交談聲、嬰孩嬉鬧聲,我的座位很不幸地一再被後方孩童影響,而父母在場也絲毫未出面阻止,好言相勸卻換回理所當然的回應。

  對此,我也不再憤怒,反倒是思索這個環境之下的教育,家長一心想讓孩子跑在前端,一路上卻放棄看似無關緊要的要素,使得他們少了一些全面性的情感,一代傳一代演變為永無止盡的惡性迴圈。我後來又想了想,若身為一個自認民主、理性的臺灣人,厭惡、咒罵是不理智的,所以我不與之爭辯,而是希望用自己的平靜與寬容,去諒解大陸人生活的壓力所造成的缺失。我也深信,當他們跑到最前端時,會回過頭髮現自身的不足,撿回自己缺少的要素,而我期待著那一日的到來。

  學會包容不再厭惡

  靠著車窗,我望著窗外的景致,眼前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原丘陵,我出神地望著原始的自然風光,內心不自覺與身處的吵雜車廂分離,只隔著工業化、科技化的交通工具,還有一扇窗,身、心卻是兩樣情,來不及調適、平衡,又是下一個風景。

  隨著動車駛近大城市,窗邊的風景由原先的綠地轉為鷹架高挂的工業地,再由工業地轉變為高樓聳立、燈火通明的商業地。這一趟車程,我仿佛坐上中國文明發展的歷史快車,帶我經歷一趟傳統與現代的變遷,想往更繁榮的城市前進,就得犧牲大自然的懷抱、將之遠遠拋棄在後頭。所幸,大陸對地方古跡皆盡力保留,但是觀光客就需要付出更多成本,才能一睹傳統建築、體會古樸街巷,這樣也好,使人們懂得珍惜與得來不易。

  文化行跡親自探尋

  我先快步遊歷一趟經濟重鎮──上海,再慢步走進江南水鄉──烏鎮,一今一昔的核心都市,雖然同樣被觀光客縈繞著,卻是完全不同的氛圍、面貌。我單純地想著,或許有一天,後代子孫也是用同樣的心境比較上海與另一個未知的新都市,懷念舊時上海的種種,卻已成為過眼煙雲。

  而究竟未知的中國新都,又是多麼令人驚嘆的繁榮呢?我隨著觀光人潮慢慢走進歷史,希望走過的每一步都能給我一些提示,也提醒著我,變遷是有跡可循的,別忘了轉頭看看文化的行跡,才能在行跡中親自找尋答案與解釋。(作者:林芷葳 金門大學學生)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