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朝野“立委”應儘速化解兩岸經貿僵局

2014年05月21日 09:0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工商時報》21日社論説,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臺灣“立法院”吵得沸沸颺颺,近期《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同樣也陷入膠著,毫無進展可言。究其原因,仍在於在野人士擔心示範區可能會用來偷渡“黑箱服貿”、“黑箱貨貿”,同時也憂心示範區可能會成為“未開放”大陸物品進入臺灣,以及大陸人士得以赴臺工作居留的特區。文章摘編如下:

  “立法院”近期這種對立、漫罵、混亂及衝突的場面日趨嚴重,服貿協議的衝突畫面令人印象深刻,未料如今審示範區特別條例亦然。自本會期開議以來,示範區條例在“立院”審查風波不斷,忽而以會議召開程式不完備而杯葛,忽而以經濟、財政及“內政”三聯席會不夠周延,應擴大至8個聯席會再審,最後又以廣納民意為由要求召開5場公聽會才能進入實質審查;待公聽會開完,在野“立委”又群起要求行政部門撤回原案,重提新案再審。

  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自今年3月初送進經濟委員會,直到如今已快3個月,毫無進展可言,以目前法案審查的速度,這項條例要在本會期完成三讀,機會相當渺茫。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實在是由於朝野沒有互信所致。在野“立委”只要碰上與大陸貨品進口、大陸人士來臺有關的條文,無不放大檢視,是以自由經濟示範區如今已被在野人士認為是繼服貿、貨貿之後的“一中三部曲”。如此定位示範區,可知歧見已深,示範區特別條例要通過“立院”這一關,只怕比登天還難。

  試想當年臺灣為加入世貿組織(WTO)所進行的談判修法,如果也用這種吹毛求疵的態度加以檢視,入會的“法律修正案”豈有可能順利過關?更遑論其中還有不少涉及兩岸經貿政策的調整。所幸當年執政的民進黨政府秉持開放的態度,針對兩岸貿易,臺灣雖未給予中國大陸最惠國待遇(MFN),但所採取的漸進開放方式,已為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踏出關鍵的一步。

  2001年底就在臺灣成為WTO會員的前夕,陸委會特別發佈新聞稿指出:“臺當局對於加入WTO兩岸經貿政策之調整,將以經發會的共識為依據,並優先處理兩岸商品貿易調整及開放陸資來臺投資服務業。相關政策調整之規劃,‘行政院’已確立政策方向,並正進行執行作業及細部規劃之最後協調處理,近日內即可完成,並對外公佈。”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