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綠“憲改”拉長戰線 蔡英文難回避

2014年05月20日 16:5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16日高調召開“憲政論壇”,任期不到一個月的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拋出7大“憲改”議題,包括增加“國會”議席次200至300席、“國會”選制改革、“修憲”與公投門檻等林林總總,這看似蘇貞昌個人臨去秋波的主張,其實不然。“憲改”內部討論不僅涵蓋蔡英文陣營,還邀請各派系及具備公民團體軍師的學界代表參與,“憲政改革”是蔡英文接任民進黨主席以及邁向2016向公民團體交心的指標,更是蔡英文邁向2016不能回避內部課題。

  香港中評社報道,不同於陳水扁任內“正名制憲、邁向正常國家”觸動兩岸敏感神經,甚至觸發美中高度關切“改變現狀”疑慮,現今的民進黨學乖了,把“憲改”定調為化解內部政治僵局與健全體制改造的過程。從民進黨智庫16日舉辦第一場“憲改”座談來看,議題未觸及領土變更,也沒碰觸兩岸“國家定位”,純就臺灣內部議題的“中央體制”、“國會”選制席次、考監製度以及“修憲”及公民門檻。這是一個重要訊息,民進黨不希望把“憲改”與“修憲”上綱到會引起美中不安的改變現狀,間接向美中兩國釋放“修憲”限于臺灣內部體制改造,不用太緊張。

  不容諱言,民進黨與親綠營學界人士更期待“制憲”而非“修憲”,但他們也認知到客觀的政治條件,臺灣不可能“制憲”,甚至不可能透過“修憲”過程,把“中華民國憲法”修成“臺灣共和國憲法”,理想與現實有一段漫長距離。就此意義來看,現在蘇貞昌以及未來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意在回應太陽花學運“公民憲政議題”,遠大於過往民進進主張“正名制憲”、邁向“正常化國家”的理想,也就是先解決長期以來讓臺灣陷入政治僵局的體制缺陷與權責不符。

  就此而論,臺灣的“憲政改造”將在2016“總統”大選前再掀戰火,即將接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在“憲政改造”大方向上,雖與蘇貞昌殊途同歸,但未來蔡是不是贊同蘇的“國會”增加席次到200至300位,改變“國會”選制,甚至攸關自身權益的“總統”制與“內閣”制問題,還是要由蔡英文與公民團體、學界、黨內及社會溝通之後才能確立。蘇貞昌所拋出來的“憲改”方向參考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