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蔡英文的“空心蔡語法”

2014年05月20日 09:1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2年,蔡英文在民進黨內初選取得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資格後,拜訪在民進黨內初選落敗的蘇貞昌。蘇貞昌聽取蔡英文的政見報告時,接連問了蔡英文6次“然後呢?”

  臺灣《聯合報》20日發表專欄評論説,從“6個然後呢”以後,民眾逐漸注意到蔡英文“廣陳虛事,多構偽詞”的人格特徵與語言特色,以致“空心蔡”的雅號至今仍戴在蔡英文頭上。

  前天民進黨主席選舉辯論會上,挑戰者郭泰麟對蔡英文雖不具威脅性,但他當面質疑蔡英文是“搖擺不定的海波浪”卻為一針見血。輿論對蔡英文當日辯論會表現的評語則是:空包彈、太極拳、打高空,當然也少不了“還是空心蔡”。也就是説,蔡英文的兩大語言特徵,一搖擺,二空洞,已是不刊之論。

  但這不能説蔡英文的政治語言沒有能量。其實,蔡英文的過人本事,正是在於把一串搖擺或空洞之言,説成聽起來竟彷彿蘊含深奧的哲理。也就是説,蔡英文有本事隨時來上一段發散學術論文氣息的語言,好像説了很多,實際上卻什麼都沒説。這種語言模式,已是獨樹一幟的“空心蔡語法”。

  比如説,蔡英文提出“臺灣共識”已近3年,但是,然後呢?又正如,前天辯論會她又提出“優質的兩岸關係”,這又是什麼碗糕?“優質”的兩岸關係,是否就是否定“九二共識”的兩岸關係?是否就是否定服貿協議、貨貿協議的兩岸關係?是否就是“昨天傾中賣臺,今天概括承受”的兩岸關係?這每一句“空心蔡語法”,在後面都可連接上無數個“然後呢?”

  蔡英文的網站取名“想想”。蔡式語法的特徵,就是“想想”;她自己還在“想想”,且要你也“想想”。廣陳虛事,多構偽詞,然後呢?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