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示威逼停臺灣核四對大陸的啟示

2014年04月30日 09: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在遭遇猛烈的抗議潮之後,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27日被迫宣佈封停已經持續十幾年的臺灣第四核電站。他對此表示無奈。臺電領導人表示,核四的停工將意味著臺電的破産。大陸《環球時報》29日對此發表社評,全文如下:

  核四是在建核電站,臺電已為它投入近百億美元。核四的總裝機容量為270萬千瓦,臺灣電力目前的全部總裝機容量僅約3000萬千瓦,核四如果最終廢棄,不僅是臺電的滅頂之災,也意味著臺灣未來斷了新的電力增加之源。這一變故將可能抹去臺灣經濟今後的希望。

  民眾抗議示威,臺當局被迫宣佈停工,圍繞臺灣核四的這一幕,多麼像中國大陸PX等重化工項目最近幾年的境遇。所不同的是,反核四有臺灣民進黨的政治插手,因而更無正常理性,民眾對核電的擔憂經過政治的催化,使得抗議變得尤其轟轟烈烈。

  大陸民眾抗議的大多是計劃中或者開建不久的重化工項目,臺灣這次生生搞掉了幾近完工的核電站,從經濟角度看,這一行動差不多是歇斯底里的。

  從旁邊我們很容易看到臺灣反核四運動的愚蠢,臺灣已有三家核電站,如果追求全島的所謂生態安全,就該把它們全關了。那才叫徹底的生態理想主義。反觀大陸社會在重化工項目上一次又一次的衝動,我們其實同樣愚蠢。

  圍繞重化工項目的鄰避心理,是可以理解的。社會應當倡導科學精神,幫助項目所在地附近的民眾消除顧慮。然而在大陸,一些知識分子和意見領袖這幾年的所作所為正相反。我們都記得,2012年什邡發生反鉬銅項目的群眾示威,很多活躍在網際網路上的知識分子大聲叫好,有些人還稱當地參與抗議的學生是榜樣。我們不知道他們今天是否會為當初的那些呼喊感到羞愧。

  民進黨在臺灣搞掉核四,是為了一黨之私而犧牲全臺的公眾利益。民進黨在其他問題上煽動民粹主義很難得分,但鼓動極端生態主義,在打擊國民黨政權的同時,它自己的風險最小。因為良好生態是所有人的願望,在生態問題上搞極端,最有可能裹挾儘量多的聲音,形成超出生態之外的政治殺傷。

  大陸一些人雖然構不成政治反對派,但他們一段時間裏有意無意模倣大陸之外的政治鬥爭之術,通過支援各地反重化工運動以及非理性的其他群體性要求,來擴大自己的影響。他們的行為促進了反重化工項目在輿論場的正當性,其造成的惡果將是長期的。

  大陸基層政府做事透明度低,不善與公眾溝通,是各地重化工立項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與此同時,臺灣核四的遭遇告訴我們,在公眾意見具有影響力的時代,如果錯誤的輿論傾向形成,政府即使做溝通努力,效果也很可能是有限的。因此扭轉不理性的輿論方向,是大陸破解重化工困局的關鍵所在。

  作為臺灣核四風波的旁觀者,我們還清楚看到馬英九當局的軟弱無力。馬當局大體算是專家型,清廉做得不錯,但缺少擔當精神和決斷力,遇到抗議一衝就垮,因此做不成什麼大事。

  大陸的問題要比臺灣沉重、困難得多,各地各級政府需要經歷民主時代的洗禮,並在全新的輿論環境下建立起高效的行動力。顯然,這是對執政能力前所未有的挑戰。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