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東亞戰略困境美中合作更有利

2014年04月28日 14:3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外交應變能力因烏克蘭危機受到質疑,近期亞洲之行又再次遭逢挫敗。美國承諾日本協防釣魚島,卻未換得安倍內閣開放美國稻米、牛肉、家禽與豬肉進口。奧巴馬離日轉往韓國前公佈的《美日聯合聲明》,惹怒了中國大陸,也促使韓國要求華府表態協防獨島(日方稱竹島)。東亞未來的和平與穩定,恐因美國的兩手策略增添變數。

  臺灣《旺報》28日社評説,以重塑亞太未來為題的《美日聯合聲明》主張釣魚島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範疇,聲稱美方反對任何改變釣魚島現狀的片面作為,又強調美日支援南海問題交付國際仲裁。中國大陸顯然不滿美日將釣島納入安保條約,外交部重申冷戰時期的産物《美日安保條約》無法改變釣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警告“任何人無論説什麼、做什麼,都動搖不了中國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和意志”;國防部的語氣更為強烈,宣示中方有能力保衛釣島,警告安倍政府“勿把雞毛當令箭”。

  2014堪稱美國外交失利年。華府面對敘利亞化武、伊朗與朝鮮核武、以巴和談、埃及政局變化等問題,凸顯的只是美國影響力大不如前,烏克蘭危機更升高了美俄重回冷戰對峙局面。理論上,只要中日不為釣島主權宣戰,美國仍希望日本扮演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軸心角色,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奧巴馬出訪東亞之前,明確表態支援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肯定安倍倡議的“積極和平主義”,美國國務院還公開支援日本在與那國島加強軍事部署,説穿了是為響應美國內部的“中國威脅論”。

  克裏米亞公投歸併俄羅斯,衝擊美國朝野和輿論視聽。許多人憂心中國會複製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模式,部分美國會議員甚至認為,中國很能用武力解決東海與南海領土爭端。本月下旬中國海軍司令員吳勝利在青島舉行的“西太平洋海軍論壇會議”上聲稱,中方需要研究如何與日本“擦槍而不走火”,大陸官方也宣稱“不會為南海爭端對鄰國宣戰”,算是冷靜而主動掌握大局的作為。

  奧巴馬總統2009年上任迄今,儘管因推動全球無核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外交成果乏善可陳,美國對全球的影響力更逐漸衰落。他此行日本未能藉承諾保釣換得“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談判順利,日後不僅可能承擔放縱安倍挑釁中國大陸的苦果,對紓緩韓日關係亦無絲毫幫助。

  韓國國會外交統一委員會日前就針對奧巴馬在日本的言行,決議要求美國對韓日獨島爭端明確表態。韓國外交部發言人趙泰永聲稱,獨島屬韓國行政管轄權範圍,依理適用於《韓美共同防衛條約》。

  安倍晉三去年底參拜靖國神社之後,美國朝野不斷透過各種管道勸誡日本正視祭拜靖國神社、修改“河野談話”與“村山談話”的嚴重後果,可惜安倍置若罔聞。奧巴馬此行日本顯然仍無法約束安倍的行為,華府的雙重標準,難以説服中國大陸,遑論中日建立衝突控管機制,最終會讓美國的戰略佈局陷入兩面為敵困境。

  美日聯合聲明中承認,中國在敘利亞化武、伊朗核武或烏克蘭危機扮演重要角色,呈現出其與中國發展建設性關係的意願。奧巴馬離日前的記者會上表示,“非所有武力衝突都需要美軍介入”,被日本媒體解讀為“顧忌北京反應”。《紐約時報》認為,奧巴馬此舉意在盟友與敵手間採取微妙的平衡策略,讓東亞盟邦恢復對美國安全承諾的信心,也避免激怒潛在對手中國。

  美國恐須認清其未來挑戰非源自中國崛起,而是自身衰退的現實。華府若蓄意忽視北京“永不爭霸、永不稱霸”的宣示,執意以中國為假想敵調整其亞太戰略,只怕會鼓舞日本持續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底線,增添中美摩擦與衝突的變數。奧巴馬想解開美國的亞太戰略困境,需要思考如何落實與中國“合作共贏”之途。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