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龜兔相幫:為兩岸經貿雙贏創新局

2014年04月28日 10: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及香港財經高峰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來自臺灣的陳衝在開幕式上以龜兔賽跑3.0版為比喻,呼籲兩岸三地合作互助。臺灣《中華日報》27日發表社論指出:在全球經濟整合浪潮下,臺灣不能自外于國際經貿體系,中國大陸又是國際經貿體系重要的一環,如何務實面對兩岸經貿關係,謀求興利除弊之道,方能促使臺灣融入國際,創造兩岸三地三贏局面。

  《伊索寓言》中的龜兔賽跑,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兔子自恃速度遠快於烏龜,在賽跑路上偷懶睡著了,反而讓烏龜先行抵達終點,此為龜兔賽跑1.0版。

  企業管理界由1.0版延伸新版故事,再次比賽時兔子不敢大意,一路狂奔果然獲勝。但烏龜要求重新指定比賽路線,路線上多了一條小河,兔子仍然飆速前進,豈料到了河邊只能望河興嘆,烏龜慢條斯理爬到河邊,悠哉遊哉劃到對岸,兔子又敗了一場,此為龜兔賽跑2.0版。

  3.0版則為龜兔分工合作,在陸地上兔子背著烏龜跑,河裏烏龜背著兔子遊,結果不但龜兔都抵達終點,而且龜兔還發現速度更快了。3.0版並沒有龜兔以外的競爭對手,但現實的國際經貿舞臺,兩岸三地同樣都面對世界諸國競爭,三方各有強項也各有罩門,單獨面對國際競爭可能獲利也可能失敗;三方合作,優劣互補,實力遠比單打獨鬥強。

  兩岸經貿往來即為不斷創造雙贏的過程。上世紀80年代開始,臺灣産業面臨生産原料價格上漲、工資向上調整、環保意識抬頭、勞工權益日益高張、台幣匯率快速升值等因素影響,興起第一波大陸投資熱。根據1992年多項調查顯示,臺商西進投資大陸的前五大動機,首推工資低廉、勞力充沛;其次為語言、文化背景相似;土地租金便宜、工廠用地取得容易則為第三;國外進口商要求、分散母公司經營風險則居四、五。

  臺商固然在大陸取得新的發展舞臺,大陸也因臺商的助力而順利推展改革開放政策,迎向國際經貿體系,因而享受高度經濟成長的果實。此一結果可印證龜兔賽跑3.0版不僅是個故事,也可以在經貿舞臺上得到落實。

  再以兩岸經貿發展形勢來看,根據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童振源今年發表的一項學術研究顯示,臺灣加入東亞經濟整合協議,以及兩岸簽訂經濟整合協議,均有助於臺灣成為東亞地區的生産、行銷、研發與營運平臺,也因此可以吸引包括外資在內的各類資金增加對臺投資,此一研究顯示兩岸經貿整合確有其重要性。

  任何投資都有其風險,就兩岸經貿關係來看,臺商前進大陸恐造成臺灣産業空洞化,是較大的疑慮之一,此為臺當局何以鼓勵“鮭魚返鄉”之緣由。其次,國家安全的風險更應降到最低,此即為兩岸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及《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均訂有終止條款之緣由。

  兩岸經貿往來最大的障礙其實來自臺灣內部,如能排除政治因素干擾而使服貿協議儘速上路,同時強化本土産業發展環境,增進産業對兩岸經貿分工,不但能確保臺灣經濟安全,更可融入國際經濟體系,驗證龜兔賽跑3.0版並非空談。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