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奧巴馬為日本送上敲門磚或詛咒?

2014年04月28日 10:0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26日發表社論説:160年前,日本德川幕府與美國簽署《神奈川條約》(又稱《日美和好條約》),結束日本長達200多年的鎖國,正式宣告日本“開國”。160年後的今天,安倍投書美國媒體,把這次加入TPP視為日本的“二度開國”,當成重返大國的契機。文章摘編如下:

  比較日本兩次“開國”,有兩項異同:首先,日本首度開國,是在西方列強的壓力下被迫開放通商;而這回二度開國,日本卻是自願的,以加入TPP來交換美國承諾將釣魚島劃入美日同盟的協防範圍。

  其次,日本在首度開國一躍為世界強國之後,即在“脫亞論”的催化下,亟欲擺脫自己是亞洲國家一分子的角色;而二度開國,則是在中國大陸崛起的陰影下,安倍極力想回到亞洲,還想把日本當成是圍堵中國大陸的中心,以期擺脫戰後集體自衛權的束縛鋪路。可見,長年來,以經濟開放來換取富國強兵,一直是日本找回大國榮光的主要思路。

  有別於早年對於美國黑船的抗拒,這次安倍對奧巴馬的訪日,充滿了幻想與期待。有鋻於近期中國大陸崛起和釣魚島主權衝突遲無緩和跡象,日本極力要求美國在釣魚島防衛問題上給予其“再承諾”,並要求美國在日本擺脫戰後集體自衛權上給予日本“再保證”,這是安倍對奧巴馬的兩大期待。原因是,美國對於釣魚島防衛的承諾,是日本對抗中國大陸的最大底氣;而美國保證讓日本擺脫戰後和平憲法、修改集體自衛權,則是日本恢復大國自信的最佳利器。

  美國過去在東亞的最高戰略指導原則是:在維持東亞地區權力平衡的基礎下,採模糊戰略,不對釣魚島問題表態,同時在美日同盟關係及美中戰略夥伴關係下維繫著等距關係。然而,近期美國覺得有必要強化與亞洲盟國關係,及宣示亞洲再平衡政策。

  奧巴馬此次亞洲行的主要目的,在心理層面,是以具體承諾向東亞盟國顯現美國重返亞洲的決心;在實質層面,要以實際行動展現美國反對任何以武力改變東亞權力平衡現狀的企圖。以此印證在這次奧巴馬的訪日行,不難發現:在心理層面,美國對日本是口頭安慰大於具體承諾,奧巴馬雖明確表示釣魚島屬於《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的防禦範圍,卻又強調美國對東亞一貫的政策“並未改變”。在實質層面,美國對中國大陸是嚇阻成分多於對抗,奧巴馬強調如果釣魚島諸島遭受武力攻擊,美國將明確站在日本這一方,同時卻又呼籲相關的海域爭議應通過和平對話解決。

  由此可見,奧巴馬此行,心理安撫的層面似大於實質行動,維持東亞現狀穩定的目標高於改變美中的權力結構。中國大陸方面認為,奧巴馬訪日後,美國維持美中“既競爭又合作”的基調並沒有改變;。中共國防部發言人説,日本政府過於浮誇奧巴馬對於釣島的保證,是“把雞毛當令箭”。

  然而,奧巴馬這項延續一貫政策的“口頭”承諾,對於承受中國大陸在釣魚島海域軍事威脅的日本而言,卻有如吞下一顆定心丸;對於亟欲擺脫戰後集體自衛權束縛的安倍,也有如取得一塊敲門磚。日本似乎把美國對釣魚島防衛的口頭承諾,視為日本走向“國家正常化”的具體保證。未來,日本將如何“利用”美國奉上的這項大禮,將牽動今後中日關係及東亞局勢的走向。

  奧巴馬此次訪日的最大作用,是以明確站在日本這一方,為中國大陸在東海的軍事行動畫上一條無形紅線,防止中國大陸對東海諸島採取敵意行動,以為中日的緊張關係降溫。

  如果日本把奧巴馬對釣魚島保證的承諾,轉化為改善與中韓等鄰國關係的動力,這將是奧巴馬此行帶給安倍的最大禮物。反之,如果日本把奧巴馬對釣島的承諾,誤認為是美國對日本修改集體自衛權、邁向軍事大國的再保證,那將是奧巴馬此行帶給安倍的最大詛咒。

  日本究竟會成為東亞和平的締造者,或是麻煩製造者,端在安倍的一念之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