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不要“鬧事”國民黨好好“做事”

2014年04月21日 08: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太陽花學運牽動藍綠權力重組,馬英九和蔡英文的“雙英對決”提前展開,年底“七合一”只是“前菜”,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才是“正餐”。

  臺灣《新生報》19日社論指出: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自爆內幕,透露由於他跟“立法院長”王金平密商獲致“先立法,再協商”的共識後,才順利讓學生退出議場,王金平低調不回應,給人不少聯想空間,學運學生能夠長驅直入“立法院”,是否也意味著事先也獲得相關人士的首肯。這充分顯示,馬當局早危機四伏,隨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狀況。

  民進黨志在2016年大位,已盡人皆知。學運甫告退潮,蘇貞昌和謝長廷就雙雙宣告棄選,蘇“蹲下”,是不是為了“躍起”,很費人揣測。緊接著就是蔡英文時代的來臨,難怪蔡英文笑得很燦爛,對馬英九未嘗不是石破天驚的挑戰。

  看起來,民進黨是有規劃地圍堵國民黨,一波又一波的抗爭活動排山倒海似的掀起,學運指揮林飛帆、陳為廷均係小英基金會培訓出來的青年軍,其他輔導人員也是綠營核心分子,學運還沒有完全熄火,民進黨為了呼應林義雄反核禁食活動,提出了“2014終結核四”緊急因應方案,強調反核是多數民意主張,馬當局必須正視這個問題,預料這將是繼學運後,再度挑戰馬英九領導威信。事實上,擁核或反核,各有利弊,民進黨為反對而反對,決定在五一勞動節大遊行前先啟動反核巨輪,無非在延長戰線,擴大戰力,把國民黨逼到墻角。

  國民黨似乎已嗅到這股“擊鼓宣戰”煙硝味,馬英九亦對國民黨黨內改革做出重大宣示,包括文宣、組織、新媒體和領導力四大層面,能否抓到核心痛癢之處?能否貫徹有效的執行力?能否放下身段,發揮連鎖推進功能?能否殺一儆百,樹立言出必行的統禦藝術?都在在考驗馬英九政治智慧。國民黨內雜音很多,黨籍“立委”林國正首先開炮,痛陳國民黨的五大病症,林國正憂心沒有錯,可惜過去太少發聲,幾乎沒人知道有他存在。國民黨少數民意代表,喜歡在公開場合醜化國民黨主席,卻忘掉自己“滿臉豆花”的模樣。

  馬英九外有虎視眈眈的勁敵,內有同床異夢的戰友,稍有失慎,就會傷及筋骨和五臟。一般人,不喜歡馬英九性格,卻欣賞他的人格。説他軟弱無能,有人認同;罵他“傾中賣臺”,少人相信。民進黨這種長時間的持久圍攻戰略,開始時很有賣點,但浪費社會太大資源和成本,日久就會引起人民反感和反作用,“綠委”蕭美琴看得很清楚,認為民眾對馬當局的不滿,不會自動轉成對民進黨的支援。事實上,大多數民眾只追求安定和幸福生活,如果現在就改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還可能意外蟬聯。

  下屆臺灣地區領導人是誰,目前還言之過早。放眼當下,老百姓最關心的還是經濟成長和生活改善,希望在野黨不要“鬧事”,執政黨要好好“做事”。大家都相信“大位不以智取”,領袖人物要有悲天憫人的情操和使命感,不是整天在暗地裏算計別人。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