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從五月天看兩岸相互寬容趨勢

2014年04月09日 09:0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的太陽花學運終於退場了,但是學生運動還沒有落幕,看來未來還要繼續監督“立法”。這場因為“兩岸服貿協議”引發的一場學潮,雖然無奈地推遲了“服貿協議”的實施,卻也讓我們驚覺臺灣社會竟然有這麼多元的聲音、對大陸有這麼複雜的情緒。這場學運下來,臺灣當然必須面對經濟停滯的危機,重新議定再出發腳步;而兩岸關係將如何在“服貿協議”頓挫之後穩步前行,才是最大的挑戰。臺灣《旺報》9日社評指出:五月天沒有如傳言的被大陸封殺,應該是學運後兩岸理性、穩健的指標。

  社評説 ,兩岸ECFA的簽訂應該是2008年兩岸關係再破冰後的一個里程碑,“服貿協議”雖然是ECFA後續協議的一個項目,卻表徵著兩岸經貿關係開始融合的過程,透過它,兩岸的經貿將更加緊密結合,臺灣也可以它作為踏腳石,和其他地區洽談FTA,並藉此加入TPP、RCEP等區域經濟合作組織。這原本應該是臺灣的一樁美事,卻變成一場災難。

  分析學運背後的因素,它攪揉著各種複雜的情緒,包括民進黨的“反中”情結、民間對馬英九當局施政低效的不滿、年輕人對22K的無奈、終其一生買不起一間住屋的憤懣、可能被“統一”的恐慌……。學生在衝進“立法院”後,將這些情緒一把火給點燃,所有心中含著怨懟的人都找到了出口,這是330能夠聚集號稱50萬人走上凱道的原因。

  社評觀察分析,反服貿風波開始以後,大陸民眾並沒有十分關切,大陸媒體的焦點放在習近平的訪歐之行,大陸網民寧可聚焦在茶葉蛋風波熱烈的議論,對他們而言,服貿過不過關無傷大雅。只有關切兩岸關係的媒體才稍有著墨,不過大都將學運定性為“臺獨勢力的世代交替”,還調侃“太陽花學運在歷史長河裏,根本不足以掀起什麼波浪。”但事實上,學運已經在臺灣的政壇投下一顆震撼彈。

  在反服貿運動的過程中,藝人的參與最受矚目,其中支援反服貿學運的藝人包括五月天、歌手張懸、香港藝人杜汶澤曾經受大陸網友的嗆聲,聲稱要封殺他們在大陸演出的機會。對此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公眾人物的言行自然會受到社會民意的檢驗,希望兩岸同胞,特別是年輕一代要多接觸、多交流,消除誤會,增進相互的了解與情感。國臺辦適時的宣示,對於傳言的戢止是有幫助的。

  五月天飛往北京為飲料代言,行程沒有受到影響;原本傳言蒙牛酸酸乳的代言將中止,但廣告仍然在大陸強力放送。顯然五月天完全沒有遭到大陸的封殺。這是兩岸交流多年、關係改善之後的成果,雙方能夠以更寬容的心互動。

  社評説,太陽花學運摻雜著許多複雜的因素,或許這次學運才讓我們對於年輕世代有較清楚的認知,或許在兩岸如火如荼進行經貿交流的過程中,執政者忽視了他們的聲音。年輕世代的“反中”情結不是反對中國大陸的崛起,而是擔心民主自由社會和價值遭到毀滅。大陸要説服臺灣的年輕世代,如果沒有對這個被認為普世的價值有進一層作為,兩岸的對話就會有落差。

  太陽花學運暫時告一段落,“服貿協議”肯定要拖上一陣,後續的協商連同兩岸互設辦事處的時程都遭到中挫,兩岸關係的許多進程都會受到延緩,不過,正好通過學運讓兩岸主政者重新思維未來的互動關係,畢竟分隔了60年,兩岸的差異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成共識的。

  社評最後説,“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是拉近兩岸之間最有力的連結,也只有兄弟情誼才能夠凡事好説,彼此互信互諒。這次大陸對於太陽花學運並沒有採取批判態度,對於五月天的大陸行程沒有任何的干涉,這就是“兩岸一家親”理念的落實。我們相信,在這個理念下,兩岸再多的困難都可以克服,再大的障礙都可以突破。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