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學運:球回到馬英九手裏

2014年04月08日 11: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立法院長”王金平6日前往“立法院”議場,與反服貿學生見面併發表聲明,強調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前,不會召開服貿協議相關黨團協商會議。學運學生非常肯定,昨晚終於宣佈結束佔領行動的時間表。臺灣《中國時報》8日社論指出:學運亂局持續了21天,王金平適時出手,果然化解。我們必須肯定,王金平確實是老謀深算、能調和鼎鼐的政壇老咖。

  但就法律及政治層面而言,王金平的聲明有三項可質疑之處,其一,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立法院”對於服貿協議只能“備查”,並沒有否準的權力。其二,就“立法院”內部的運作而言,完全違反有關服貿兩次朝野協商共識。其三,聲明內容未經朝野討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並且完全偏向在野黨和學運學生的主張,對國民黨而言,真是情何以堪。

  對王金平個人而言,則是將個人與馬英九的恩怨擴大至影響臺灣整體利益,包括“立法院”對服貿“備查”一案的處理,自始就是以朝野協商名義,違背“兩岸關係條例”,破壞民主法治。馬、王之爭原來尚有許多人替王金平抱屈,現則證明了,外界認為王金平與民進黨團聲氣相通,是有其道理的。

  不過,現在最該頭痛的,應該是馬英九,服貿協議在“立法院”繼續受阻,自然卡住後面的貨貿協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又可能影響兩岸關係的發展。其次,韓國、日本、歐盟等和中國大陸的雙邊FTA都在加速進行,佔臺灣出口達27%的大陸市場將會面臨嚴重威脅,甚至引發新一波産業外移大陸。另外,兩岸ECFA相關協議受阻,連帶衝擊臺灣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進一步洽簽FTA,想要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的願景是越來越遠。以上種種,不僅關係臺灣的經濟,甚且影響臺灣未來的發展。

  但是,要想突破困局,馬英九卻受到很多制約因素的束縛,例如:王金平的聲明已得到在野黨與學運學生支援,不得不尊重、國民黨內部分崩離析、“立院黨團”失能怯戰、臺當局失去話語權、臺當局行政部門無法發揮整體力量、馬英九本身民調支援率下挫,得不到民意支援等。

  社論認為,面對當前錯綜複雜的環境、棘手難解的課題,馬英九無法像亞歷山大大帝般劍斬戈迪安繩結,用簡單直接的方法化解重重困局;必須用智慧、勇氣和耐心,一步一步解套。

  首先,馬英九必須承認,民眾支援反服貿運動,可分類為反服貿、反自由貿易、“反中”與“反馬”,馬英九必須反思是什麼原因造成民眾對他的反對,反思之後,必須讓民眾感受到他的改變。

  就發展大方向而言,馬英九並沒有錯誤,目前服貿協議的生效雖然困難重重,但仍必須勉力推進服貿和貨貿協議。王金平既然宣稱不再召開兩岸服貿協議相關黨團協商會議,國民黨就應以前兩次朝野協商共識為基礎,推進服貿審查。如果在野黨不遵守前兩次協商共識審查,等於撕毀共識,回歸原點,國民黨去掉了包袱,可依法直接宣佈啟動服貿協議生效。

  “行政院”方面,法律是站在行政部門這一方,行政院應妥善運用服貿已經“核定”並完成法定效力的事實狀態,如果“立法院”故意拖延監督條例立法和服貿審查時效,“行政院”可適時啟動服貿生效。

  在服貿協議中,臺灣方承諾市場開放的64項,其中19項是新增開放;18項是原已開放,此次擴大開放;另27項是原已開放,維持不變。由於開放陸資赴臺投資屬於行政權,服貿雖然暫時卡關,“行政院”仍可善用行政權滿足企業界的開放需求。

  “立法院”方面,當務之急,臺灣朝野政黨及馬英九、江宜樺及王金平必須開誠佈公,協調出一個各方可以接受,又不會破壞兩岸關係的版本,儘速立法。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