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誰來為臺灣年輕世代把脈?

2014年04月02日 08:5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由臺灣學生運動掀起的臺灣反兩岸服貿協議抗議風潮愈鬧愈大,延燒兩周仍未了局,政客忙於應對,舉措乏善可陳,暴露臺灣朝野對年輕世代關注失焦,無法把脈其生存及思想狀況;政黨連番惡鬥致朝野協商6度破局,亦難為後輩留下正面意義。

  美國《星島日報》1日社論指出:臺灣近年經濟低迷,國民黨執政團隊被批行政不彰,“立法院”又長期陷於空轉而備受詬病。政治人物為黨派或個人利益纏鬥不休,民眾卻不得不苦捱薪資倒退、物價飆升、工作機會減少的日子,臺灣年輕世代更面臨前途與出路的重大焦慮。

  馬英九當局推動兩岸服貿協議過關,按馬英九的説法,原是想為臺灣爭取更多發展空間,讓年輕人有更好的未來。奈何相關議案在“立法院”遭民進黨阻撓,延展至今,竟演變成一場以年輕世代為反對主力的民意風暴。

  兩岸服貿協議涉及臺灣64項服務業、上千個行業,連結數百萬人工作前景,茲事體大。但民眾情緒被學生點燃,有關協議的討論,早被轉移了視線,模糊了焦點,人們關注程式正義與政治正確,對協議內容為何,對臺灣有利還是有害,反而不甚了了。即便是參加學運的學生,大多也不真正了解協議內容及影響。

  國民黨為推動協議早日過關,一年多來先後舉行16場公聽會、上百場説明會,朝野圍繞協議的攻防戰長年佔據電視、報刊等傳播媒介,並在網上持續發酵,如今卻依然有眾多不明就裏的民眾,在年輕世代號召下站出來反對。

  這種局面的形成,雖被個別觀察者認為難脫有人幕後操縱之嫌,但從另一角度透視,至少部分暴露島內廟堂政治與江湖草根嚴重脫鉤問題的嚴重性。

  臺灣社會對朝野看法不一。對於執政黨的做法,有人質疑,其邀約參加公聽會、説明會的對象,以及所關注的利益群體,是否過於針對為數有限的工商業巨頭,而對廣大草根太過輕忽?臺灣年輕世代成長於民主環境與大陸強力崛起之下,正在形成自身價值觀念,而又困惑于前途、不滿現狀,臺當局對這個群體的所思所慮,又是否太過陌生?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