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反核可能變成“七合一”選舉主議題

2014年03月10日 08:5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在寒風細雨中,數以萬計的民眾走上街頭,展開“3.8廢核大遊行”,聲勢雖然不如去年,但政治意味變濃,執政黨若不能妥善處理,反核議題隨時都可能引爆,對“七合一”選舉將造成重大衝擊。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0日發表社評文章説,去年“3.9廢核大遊行”,上百個反核團體在北、中、南、東同步舉行,主辦單位號稱有22萬人參加,警方則估計總人數約為6萬6千4百餘人;今年“3.8廢核大遊行”,主辦的“廢核行動平臺”宣佈,全臺超過13萬人上街,警方則估計9場廢核集會與遊行,總計不超過3萬2千4百餘人;兩相對照,今年人數還不及去年一半,似乎聲勢大為遜色,但其後續效應卻令人不敢小覷。

  去年“3.9廢核大遊行”,民進黨固然著力甚深,但為避免政治介入與政黨色彩,只敢位居第二線;今年“3.8廢核大遊行”,民進黨所有要角,包括蘇貞昌、蔡英文、呂秀蓮、謝長廷卻全部站在第一線,各地民進黨籍縣市長及有意參選的民進黨員,也都紛紛借機造勢,讓這場遊行平添不少選舉氣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反核聲浪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即使國民黨籍的政治人物,也不敢輕攖其鋒,像是有意參選臺北市長的丁守中就參加“3.8廢核大遊行”,表達反“核四”的立場、連勝文也喊出“沒有核安,就沒有核四”;參選宜蘭縣長的邱淑媞則公開反對“核四”、新北市長朱立倫更挑明“無法處理核廢料,憑什麼使用核能?”。而在“立法院”裏, “核四公投案”雖仍擱置,但會不會在年底選舉中一併舉行?誰都不敢保證。面對這樣的局勢,執政黨除了要步步為營,小心應對,更必須提防擦槍走火的狀況。

  例如臺當局“經濟部能源局”最新出爐的臺灣“電力需求零成長評估報告”指出,在各部門厲行節電措施下,預估臺灣自2013年至2030年間,用電平均成長率將自1996年至2012年的3.89%下降至1.41%。“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以此數字代入“經濟部”穩健減核參數計算後,發現“經濟部”原本呈現“核四“停建將會限電及有缺電風險的走勢,但只要臺當局部門落實節能,無須祭出能源稅,即使”核四“停建,核一、二、三場如期除役,也沒有缺電風險。

  儘管臺當局“經濟部”隨即澄清,“能源局”的報告是回應民間團體要求,評估是否可以達成“用電零成長”目標,因此是將“強制性”及“全面性”的管理規範下所做的推估結果,不僅是“最樂觀”且“最理想”的假設狀況,現階段也根本達不到;何況最後的結論,就是到了2030年用電還是不能零成長。不過,對於許多不明究理的民眾,如此片面的假設狀況無疑將會更增加他們反核、廢核的正當性與合理性。

  另外,在這次反核遊行中,突然出現“霸路”的意外,許多反核民眾在臺北市最繁忙的中山北路與忠孝東路口,無預警地就地臥倒,集體演出“一旦核災發生,臺灣人民只有死路一條”的模倣情境劇,這種明顯違法的動作,未來若是變成常態,社會必然更加混亂。

  總之,“廢核遊行”雖已結束,但反核的抗爭活動方興未艾,臺當局“逐步走向非核家園”的既定立場雖不能輕易動搖,但對核安檢驗可否更加嚴格?能否確保安全無虞?非核家園的建設能否加快?顯然都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