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論述未有突破 臺灣新政團難令人期待

2014年02月25日 09:4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欲參選臺北市長的前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呂秀蓮抨擊柯文哲“不只可藍可綠,似乎也可紅”,理由是柯自稱“去過中國18次”、“不懂臺獨黨綱”,以及“説不定可以接受一個中國”。臺灣《立報》24日社論説:即使呂的論斷正確,但其所依據的理由仍難引起臺北市民的共鳴,因為赴中國大陸超過18次、不懂“臺獨”黨綱、説不定可以接受一個中國的人實在太多了,若這樣就算“紅”,那麼臺北市幾乎可以説是“紅色城市”。文章摘編如下:

  柯文哲是操弄民粹的高手,其公開講話多是附和“主流”民意,相形之下呂秀蓮的批評就顯得冬烘而顢頇,仿佛活在冷戰時代,隨時提防“匪諜就在你身邊”。儘管如此,呂秀蓮的論斷並非完全沒有道理,我們相信中國大陸希望能夠影響臺灣的選舉,但是除了來自西面的干預,來自另一側的美國、日本難道從未介入臺灣的選舉?呂的批評是根據傳統藍綠的政治論述,只有“親中”、“反中”而從未反思是否親美、親日;柯的談話與回應,只是順應民眾對傳統藍綠政治論述的厭惡,拋出不藍不綠、不紅不白,幾乎是意識形態真空的語言。

  我們曾説過,柯文哲現象是臺灣政壇的縮影。當下由林義雄、林峯正等人籌組的新政團,在政治論述上一直未提出不同於藍綠的普遍性政治論述。

  此外,新政團之所以不讓人期待能提出新的政治論述,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蔡英文在新政團公開前夕曾密會林義雄,而今(24)日是民進黨有民進黨主席選舉投票權的黨員繳交黨費的最後一天,蔡英文至今尚未宣佈參選民進黨主席,應是等今日確定有投票權的黨員人數之後,才會定奪。

  由此可知,蔡英文對此番民進黨主席選舉的進退非常謹慎,並且沒有十足把握,因為民進黨主席攸關其能否順利參選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大位的佈局,所以蔡、林會面的焦點是否在於以新政團作為蔡英文參選2016的後備選項?亦即蔡英文若順利當選民進黨主席,2016自然比照2012可以順利兼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但若在民進黨主席一役失敗,仍可利用其“高民調”配合新政團運作,以無黨籍參選。這一套模式,正是目前柯文哲在臺北市與民進黨磨合的新試驗。

  新政團至今的發展,仍讓人難有期待。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