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國民黨暗潮涌動 9月政爭還沒結束

2014年02月07日 11: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琵琶半遮面的臺中市長胡志強終於在年後舉行記者會,宣佈角逐連任。對於外界“任期過久”的質疑,胡志強端出他的再戰理由:“放手容易,放心難。”

  臺灣立報7日社論指出:胡志強曾是國民黨政務官下鄉參選的範例,但他和蕭萬長等“過水式參選”的前政務官不同,胡志強到了臺中之後,就逐漸生根,而且初期挾著高度,曾經創造無數話題。但成也時間,敗也時間,13年的任期讓胡志強的地方施政愈來愈顯疲態,因而早年的“創意”屢屢淪為政敵批評的説多作少“空包彈”。

  此次再度征戰,胡志強是否能夠順利如願蟬聯?還有待觀察。但有趣的是,臺當局遲遲未對胡的參選表態支援,顯然對胡志強的“老化”不無疑慮;然而,胡志強也不是省油的燈,早前更在市議會接受質詢時曾説出,“五都輸三都,黨主席要負起責任”的説法。

  社論分析,胡志強為國民黨主席的進退樹起“標準”,是綿裏針。五市裏的南二市,國民黨只能力拼“雖敗猶榮”;而北方二市,國民黨仍佔有優勢,唯一關鍵只剩五五開的臺中市。這意味了,胡志強把自己的輸贏和馬英九的進退綁在一起,這是把馬當成政治人質的高招。

  現在的馬英九有兩個身分,一個是臺灣地區領導人,另一個是國民黨主席。就前者,馬英九因為任期緣故,已經逐漸進入跛腳的下半場,加上民調支援度長期低迷,很難再有戲劇性的轉機。但國民黨主席不同,從年底的7合1到2016年的國民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由於提名權在握,仍讓馬主席具有一定的震懾力。

  如果胡志強連任失敗,進而演變成“黨主席負責”,則可預料,馬英九的政治影響力將提前終結;縱使最後“逼宮”不成,則也可能演變成不下于9月“馬王政爭”的國民黨內動蕩。

  或許正因如此,金溥聰在此次臺灣“內閣”改組擔任先發,即將接任“國安會”秘書長。金的回歸,有未雨綢繆的意味。對內,操盤7合1選舉,甚至擋箭;對外,隨著綠營從謝長廷到蔡英文核心智囊林全的陸續訪問中國大陸,馬當局的兩岸關係只能走得更“領先”,但也必須在背負“政黨原罪”的情況下走得更謹慎。

  社論最後説,胡志強是否任滿17年臺中市長,是茶余飯後的好話題。但更重要的是,若胡志強敗選,而連勝文又如願拿下臺北市長,年底的國民黨內政爭,勢必不下于9月的馬王鬥,或者將上演9月政爭的延長賽。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