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兩岸關係要發展 臺灣不能“只要不給”

2014年01月17日 09: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醞釀多時,上周終於通過“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此一紀要由“對中政策總結報告”至“對中政策檢討報告”可説已三易其名。臺灣《新生報》17日社論指出:從名稱定位的模糊,可知已不具任何新意與重要性。果然公佈後民進黨內反彈強烈,包括蔡英文、謝長廷均各有表述。大陸國臺辦更直指“民進黨依然頑固堅持一邊一國的臺獨立場”。

  社論説,固然一如謝長廷所言“不能國臺辦反對什麼,喜歡什麼,民進黨就做什麼”。但一個能影響執政黨兩岸政策的最大反對黨,卻不能至今都在謝長廷“憲法各表”、蔡英文“臺灣共識”、蘇貞昌的所謂“保守牌”中兜圈子迄無共識。為了提出檢討紀要,民進黨可説慎重其事,邀請了包括學術界、黨內精英、香港、中國公民運動人士等超過600人參與,最後卻在沒有共識下收場。“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幾乎在原地踏步了無新意。

  事實上在稍早披露的民進黨“現階段對中政策”初稿中,曾建議臺灣應善待在臺的陸配、陸生與陸客。可見民進黨已有意伸出橄欖枝,加強兩岸交流。但既謂“善待”,也就表示臺灣過去並未給予陸配、陸生、陸客公平待遇。這些歧視條款的形成,卻幾乎由民進黨主導完成。不僅不符合吾人一再強調的民主與自由,更是一項歧視人權的惡例。以陸生來臺就學為例,現行政策是所謂的“三限六不”,即限制陸生來臺總量,不能留下就業、打工、考證照。表面上看起來是保護了臺生就學機會,實際上臺灣許多大學因招不到足額學生已瀕臨倒閉。又或謂陸生可能會排擠臺生進入優秀大學就讀機會,此一過度保護的考量,除了先天上已承認陸生優於臺生外,也使臺生失去競爭能力。今後又如何在就業市場,甚至國際間與陸生一較長短?

  對於陸配待遇亦復如此,不但婚姻上受到種種限制,且結婚後擁有投票權,都要經過漫長歲月,既不人道又不合理。民進黨現在認為“應善待陸配、陸生、陸客”,就表示過去種種措施充滿歧視性更是錯誤的。馬英九最近也表示“要通盤檢討三限六不政策,且可考慮比照僑外生,將陸生納入健保”,實際上也等於承認現行政策已不符合公平原則。我們要問的是“三限六不”如何産生的?民進黨再鴨霸,在“立院”畢竟是少數,國民黨再怯懦,終究是“立院”多數,當初在通過此種條款時,為何不能堅持正義與公平?

  儘管“行政院”、工商大佬甚至臺灣地區領導人一再吁“立法院”速審“服貿協議”,但“立院”卻置若罔聞一拖經年。民進黨即使反對服貿內容,也應進入程式後,力陳協議不同意見以爭取人民認同。服貿協議既已由臺當局代表簽署,執政黨“立委”卻不能據理力爭甚且出現雜音,以致任令拖延下去,真不知多數黨作用何在?

  中國大陸現已躍居全球最大貿易國,臺灣對大陸在經濟上的依賴已愈來愈強。固然我們不能任令別人予取予求,卻也不宜“只要不給”。兩岸關係在本于互惠前提下,應更具彈性,不能僵化如昔。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