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柯文哲話題不斷 如何審度其行為?

2014年01月06日 10: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臺北市長提名的議題,已然被“柯文哲們”巧妙轉化為“柯文哲要不要入民進黨”的問題,既不審問其政見、政策,也不度量其能力及操守,只見柯某一會兒自稱“綠營”;一會兒由其妻説他是“泛綠”;最近又創造了“在野聯盟”這詞,吵得沸沸颺颺。對此臺灣《立報》6日發表社論説,柯文哲入不入民進黨、該不該入民進黨?其實是與臺北市民最無關的茶壺風暴,唯一的作用就是讓柯某話題不斷,民調水漲船高。全文摘編如下:

  民調高低和能否成功搏版面,一直是柯文哲最關心的事。之前呂秀蓮質疑他:“連自己研究經費都管理不好的人,怎麼有能力管理臺北市政府團隊?”柯某卻説:“攻擊柯文哲不會讓呂秀蓮的民調升高。”沒錯,儘管質問柯文哲不會讓其他人的民調升高,但是一位市長候選人對於自己以及競爭對手的舉動,僅以“會不會讓民調升高”來度量,顯然過於膚淺。就讓我們來關心幾個實際問題吧!

  對於“國科會”研究經費案,柯文哲説是有“好幾個”計劃因為經費混合報帳,有A計劃買B計劃的物品才造成混淆。可是調查局只針對他的“三個”研究計劃,而且重點是有沒有拿根本未曾發生實際交易的收據報帳,這麼簡單的事情,他已經説了1年,還是沒有交待清楚。

  至於愛滋器官捐贈誤植案,他在法庭上説是“組織制度不完整的意外事故”,不過臺大醫院“器官捐贈小組標準作業程式”這套制度,不就是他主導撰寫、設立的嗎?組織制度不完整,怎麼事前沒察覺?事後卻説“刀不是我開的、電話不是我接的、檢驗不是我做的”。如果真是組織制度的問題,那麼就算刀是他開的、電話是他接的、檢驗也是他做的,他一樣可以理直氣壯指出組織制度的問題所在。

  此外,他擔任陳水扁醫療小組召集人,卻多次公開討論或批評病人的隱私,例如他説“阿扁已經是廢人了,不會再亂了”;並將精神科醫師在獄中和陳水扁的對話拿出來公諸於世,這是否已越過了醫病倫理的底線?

  最後,在“白衫軍”萬人集會活動隔兩天,他赴北京參加“蔣渭水先生思想與事跡學術研討會”,當時他脫口説出:“這趟到大陸彼此統戰是免不了啦!”那時他已公開宣稱正積極準備參選臺北市長。這些問題,才是眾人應該好好審度柯文哲的重點。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