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服貿協議污名化扼殺臺灣經濟發展機會

2013年12月24日 08: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關於臺灣千呼萬喚出不來的兩岸服貿協議,最近又有了幾則新聞。首先,媒體報導,在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高度期許”下,國民黨“立院”黨團一度宣稱將要在“內政委員會”安排審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同時會“全力動員,務必拚過關”。消息一齣,綠營立刻強烈反應,表示“若硬闖、硬審,撕裂朝野決議,恐上演流血事件!”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更是嗆聲,聲言“那就看他們敢不敢排!”

  臺灣《中國時報》24日社論説,原本,不少人還誤以為國民黨團真的硬了起來,畢竟,馬英九十分在意服貿協議的審查進度,更多次表達盼能在“立法院”本會期結束前通過。馬英九重視服貿協議的問題,恐怕不是因為面子問題,也不是在野黨所説的“中共施壓”,其根本原因還在於服貿協議對臺灣加入經濟區域整合相當重要,對於維持、強化臺灣與東亞各大經濟體的競爭態勢也有很大幫助。

  只不過,雷聲大、雨點小,所謂國民黨“硬闖”的新聞傳出沒兩天,“立法院”朝野協商就傳出國民黨再度妥協的消息,根據協商結果,要到明年3月10日前辦完最後一場公聽會後,“內政委員會”才能安排服貿協議的實質審查,確定服貿協議本會期連進入實質審查都不可得。

  在傳出國民黨準備“硬起來”,希望在本會期開始審查服貿協議時,“立法院長”王金平則表達了不同意的態度,他表示“不太可能沒談好就進行,朝野和諧很重要,應儘量協調再處理較好”,“沒協調好就處理總是問題多多”。重視朝野協商的共識,重視朝野的和諧,當然可以理解,問題是,這樣的“和諧至上論”是否成立,是否不容質疑,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首先,從政黨政治的原理來看,政黨政治的基本原則是多數黨執政,少數黨監督,執政者就是要窮盡各種辦法,讓民眾支援其政策,同時也要勇敢、堅定地推動政策,而監督者除了善盡監督之責外,也要提出政策對案和儲備人才,以便在未來的選舉中求取勝利,爭取執政。在這種執政與監督的關係中,本質是政黨競爭、自由討論、民主決策,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至於所謂的“和諧至上論”其實不應有存在的空間,這不是鼓吹衝突,而是不該用虛假的、違反政黨政治原理的朝野和諧論,來削弱執政者的政策推動權,來牽制法案審查與表決,來否定多數決的基本民主原理。

  其次,從“立法院”的實際運作來看,固然先前朝野協商的結果,服貿協議須在“立法院”逐條審查、表決,不得全案包裹表決,同時非經“立法院”實質審查通過,不得啟動生效條款。另一方面,8月“立法院”朝野協商的結果則是需先於“內政委員會”召開16場公聽會後,服貿方可進入實質審查。善於議事杯葛的民進黨,就利用國民黨愚蠢讓步、又粗心大意未明定公聽會舉辦期限的情況下,不斷拖延公聽會的舉辦。

  面對民進黨的拖延戰術,王金平自己都曾表示,民進黨排定公聽會時程過於零散,他將與民進黨“立院”黨團協調縮短公聽會排程,讓服貿協議及早審查。以王金平在“立法院”一言九鼎的地位、又與眾多綠營“立委”交情匪淺的情況下,所謂的協調竟然完全未能發生任何作用,反而是在朝野和諧的大帽子下,任由服貿協議一個會期拖過一個會期,最快要到明年3月中才能進入審查。更充滿不確定因素的是,以島內政壇如今處於多事之秋的局面,難保民進黨屆時不會再以新的議題、新的藉口、新的戰術來拖延服貿審查。難道,這就是王金平力主“和諧至上論”的結局嗎?

  事實上,打著反服貿旗幟的團體已經提出新的主張,準備釜底抽薪來阻撓包括服貿在內的所有兩岸經貿協議,他們主張“立法院”應先制訂“兩岸協議簽訂與監督條例”和“中資來臺投資條例”,還要著手修改《華僑及外人投資條例》、《就業服務法》、《企業並購法》等等法案,而宣稱在未完備相關法制前,服貿協議不應進入審議程式。他們拿出建構就業安全網等美好的理由,實際上是要搭設重重障礙,將兩岸關係、大陸投資等徹底“特殊化”、“污名化”,企圖箝制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

  目前已經不少民進黨“立委”呼應這樣的主張,面對如此束手無策的國民黨和心態偏狹的民進黨,所謂的“朝野和諧至上論”難道不是拖垮臺灣生存發展機會的最後一根稻草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