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服貿協議擱淺耽擱誰?學者:政治內耗讓經濟死掉

2013年12月24日 07:42: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立法院”經常上演“全武行”。(圖片來源:臺媒)

  臺“立法院”12月20日敲定,兩岸於今年6月簽署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明年3月10日以後才能排入會期。這一協議原本是大陸送給臺灣服務業的“優惠大禮包”,卻因綠營的攻擊阻撓,只能在“立法院”擱著等過年。

  被“潛規則”的服貿協議

  上周,馬英九在國民黨中常會上發出動員令,要求黨團務必將服貿協議排入本週“立法院”審查。不過,他的“高度期許”被民進黨“立委”嘲諷為“癡人説夢”,民進黨團揚言,“若硬闖、硬審,恐上演流血事件!”

  20日,藍綠雙方在“立法院”就此進行協商,綠營堅決不退,最後雙方商定服貿協議留待明年3月10日新會期開始後再審。

  國民黨在“立法院”擁有過半席次,理論上可以強行護送任何法案過關。但臺“立法院”有個特別的遊戲規則,碰到爭議問題,藍綠往往先坐下來協商,談出子丑寅卯,然後再去“立法院”會上打架、抗爭。無論綠營霸佔主席臺、反鎖大門還是咬人,“立法院長”也從不動用警察權。功夫做足之後,最終拿出的,還是早就協商好的結論。

  在強大的“潛規則”面前,馬英九也只能徒呼奈何。9月,他大動作要求“立法院長”王金平下臺,外界解讀,深層原因之一就是對“立法院”相關作為不滿。

  在上一次的“立法院”朝野協商中,藍綠商定審查服貿協議前,雙方先各舉辦8場公聽會。但這是個劉備借荊州式的約定。藍營早早全辦完,綠營至今還剩3場沒辦。馬英九批評,民進黨前幾場公聽會,來賓和意見都重復,公聽會已變成杯葛工具。

  綠營恐嚇“洗頭小妹”

  服貿協議是兩岸近年最重大的協議之一。服務業是臺灣的支柱行業,兩岸服務業貿易對接,對臺灣十分有利。更重要的是,考慮到兩岸經濟規模差距,服貿協議給了臺灣“超過WTO三成”的待遇,而臺灣對大陸開放的都是次要市場,且門檻遠高於WTO。

  服貿協議簽署之初,綠營便製造了大量“洗頭小妹要失業了”之類的離奇傳言。兩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前,綠營也曾揚言數百萬台灣人要失業,而ECFA早收清單實施近3年,經濟效益之顯著,早已讓謠言不攻自破。

  臺灣服務業以體貼入微和富有創意著稱,與起步較晚的大陸同業相比,有明顯競爭優勢。以美發行業為例,如果臺北街頭開一家大陸髮廊,很難想像臺北人會趨之若鶩。而臺灣理髮店的招牌,在大陸將會頗具吸引力。

  臺灣內部也有許多理性的聲音。針對街頭巷尾小理髮店會受衝擊的説法,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博士反駁説,臺灣家庭作坊式的理髮店,服務街坊鄰居,有其方便、便宜及伴隨情感聯繫等特徵;即使臺灣本地美發連鎖機構進入街巷,也不一定能勝過它們。

  臺灣市場不大,又早已飽和,大陸服務業進場需要勇氣。服貿協議對大陸業者限制本來就多,再加上島內的政治氣氛,不少大陸企業家坦言,並未考慮服貿生效後赴臺投資,“我們把人家當兄弟,人家不把我們當一家人。”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