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廈深鐵路通車為金門創造旅遊資源

2013年12月18日 11: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連接廈門和深圳的廈深鐵路28日通車,中國大陸福建省旅遊局近日宣佈,將在廣東、香港、澳門為主的珠三角推出“清新閩臺遊”一程多站式旅遊線,希望激發更多來臺旅遊潛在市場。

  臺灣《金門日報》18日社論指出,閩臺遊主要旅遊點包括福州、廈門、漳州、泉州和金馬澎,可經廈門-金門“小三通”到臺灣,或從福州平潭搭乘“海峽號”直航臺灣,或從廈門搭“中遠之星”直航臺灣。此外,福建省旅遊局將以“兩岸過大年”為主題,以高鐵串起臺、港澳、廣東、福建兩岸四地,推出系列海峽兩岸高鐵賀年會産品,吸引遊客到福建和臺灣、金門,體驗不一樣的新年。福建省旅遊局官員指出,廈深鐵路開通後,將使福建至臺灣、香港、澳門“一程多站”式的“環海峽旅遊圈”加速實現。

  平情而論,廈深鐵路的通車,既是廈門路網及旅遊圈的拓展,更為金門營造了可觀的旅遊資源。據報導指稱,除去金廈“小三通”的航線外,平潭、廈門也都有直航臺灣的船班,但不論其腹地資源,抑或便利性,除去直航班機外,金廈“小三通”應為首選,但這首選的地位如若僅止于赴臺、大陸的跳板或轉運站,對金門的長遠發展,委實起不到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在因應諸如廈深鐵道開通,以及金廈旅遊腹地、潛在消費日益寬廣的經濟利多時,如何轉變金門的旅遊産業的體質,提升其品質與發展空間,反是現階段應探討及著力的重點。提供以下面向,供各界參酌。

  其一,本質的改變。近期,因中國大陸《旅遊法》的實施,對臺灣、金門的旅遊産業産生了不小的衝擊;然而,不論是官方或業界,都希望《旅遊法》能導正長期以來,質價不符、消費資訊不明、削價競市,以及旅遊品質低劣等問題。當然,指望此法能澈底根除臺灣旅遊産業的陋規,不啻緣木求魚,但至少這般的主張、立法要旨及目的,是完全合乎消費潮流、兼利旅遊産業永續發展的。如若金門的未來發展離不開廈門,如若金廈榮衰與共,那我們就不得不深思:“如何利用此一機遇,開啟改變金門旅遊産業體的契機”。誠然,變革多屬“知易行難”;報載,金門縣政府將以評鑒工農示範點因應。然根本之道,仍應符合透明消費資訊、保障消費權益、提升服務品質的前提下,循序有效的進行産業體質的變革,讓金門真正朝向友善旅遊島嶼的方向前進。

  其二,産業的多元。報導稱,廈深鐵路可連接既有廣深鐵路、廣深港客運專線。廈深鐵路將成為聯結長三角、珠三角和海峽西岸經濟區三大經濟板塊的“旅遊黃金走廊”。廈深鐵路有效的鏈結了大陸沿岸主要的經濟圈,意即除了旅遊外,還有更廣闊的産業經濟空間有待開拓。金門僅為蕞爾小島,與其關注島內經濟的榮衰,不如寄望在地産業、業者可以掌握此一契機,擁有更多開拓市場的機遇。

  總之,金門的未來既無法與大陸脫勾,我們便應該思考如何強化自我的體質,因應更多的變局,以便掌握更多的機會,如此,諸多美麗的願景或便不是一場空!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