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還要“假”下去嗎?

2013年12月18日 09: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假”成為臺灣年度字,名家與媒體解讀為這一年裏假事太多。臺灣《中央日報》18日發表點評文章説,既知其為假,那麼要求企業、臺當局、“司法”迫使其返真並予處罰,則塞翁失馬,這未嘗不是一個“去假”的機會,譬如被驗出不符安全標準的食品,已紛紛下架,現在還在製造有毒食品的企業,可以想見一定不多也不敢了。

  然而,另有一種假,卻很難除去,那便是其事本為假,但經過巧言令色,再由社會力、政治力、媒體動員,還有甘為役使的學者專家參與辯解,在假的事情上塗脂抹粉,所謂“眾口鑠金”,所謂“謊話説了一百遍就成為真話”,漸漸你對所信守的“真”産生動搖,或即使依然相信卻沒有勇氣力挺,更糟糕的是人云亦云,“吾從眾”去了!

  列寧就相信“挑撥沒有不成功的”。另一例是“曾參殺人”,曾參的母親第一次聽到不信,第二次聽到信心動搖,第三次就逃命去了。要將真變假,假為真,在混亂的臺灣,不靠價值,但憑力量,政治人物深諳個中三昧,已成為系統性的操作方式。哪怕貪污事證確鑿,人贓俱獲,此人反而會被歌頌是“英雄”。

  社會中有群人稱為“沉默大眾”,既為“大”為“眾”,理應屬於多數,然大家都“沉默”,使假由真之,真由假之,他們不説話,宵小便有了顛倒真假、弄假為真的空間。孔子説:“鄉願,德之賊也。”臺灣社會假事當道,是非混淆,不願、不敢揭穿真象的“沉默大眾”,豈無責任?

  文章最後説,臺灣許多政治人物是借愚弄民眾而得勢的,真與假,對他們而言的唯一標準,便是利益;有利便是真,無利便是假。選舉快到了,大家等著過“假日子”吧!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