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日前舉辦的華山會議,由會議主席謝長廷宣佈三結論:(一)民進黨應積極自信參與兩岸交流;(二)民進黨應重視兩岸政治交流的失衡問題,調整具體政策;(三)以臺灣的“憲政共識”作為兩岸對話的基礎。臺灣《中央日報》29日社評説,看了這三項結論,真不知該説民進黨是太過天真,或是太過愚笨,抑或是太過狡猾。
所謂太過天真或太過愚笨,是因為從膝蓋想都知道大陸不可能會接受“憲政共識”做為對話的基礎。關於這一點,相信不僅謝長廷知道,民進黨內的“獨”派也知道,誠如林濁水所説,要以此作為對話基礎,還言之過早。所以民進黨應該不是太過天真,也不是太過愚笨。既然如此,民進黨依舊推出這樣的結論,只能用狡猾兩個字來解釋。
民進黨的狡猾之處有二。首先,民進黨假借“憲政”二字來否定“中華民國憲法”。民進黨的“臺獨”主張根深蒂固,對“中華民國憲法”根本毫無認同感,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民進黨人士對“中華民國”的揶揄之辭。
根據媒體報導,“獨”派的臺灣教授協會會長許忠津即指出,“憲政共識”是無法接受“憲法共識”的妥協結果。在“獨”派人士看來,現在的“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一中憲法”,因此也可以説是“一中框架的憲法”。這也是謝長廷的“憲法共識”在華山會議中最後潰敗的原因。我們由此可知,民進黨的“憲政共識”,即是以“臺獨”為基礎。
其次,民進黨假借“憲政”二字來欺騙臺灣民眾,並製造大陸反對的形象。“憲政”二字很容易得到臺灣民眾的認同,因為民主、自由、法治本來就是臺灣的核心價值。由此可知,民進黨提“憲政共識”,因為民眾不會反對。然而民進黨也了解大陸不會接受“憲政共識”,因此可借此再一次凸顯大陸的負面形象。
日前國臺辦記者會中,國臺辦發言人范麗青即指出,民進黨是用一些模糊的概念作為與大陸交往的政治基礎,大陸不可能接受,而且強調民進黨還沒認清問題核心,企圖在不放棄“臺獨”立場和“一邊一國”主張的前提與大陸交往。當然民進黨蘇貞昌立刻反嗆回去,認為大陸是鐵板一塊,吃定臺灣。這就是民進黨的狡猾之處。
民進黨的狡猾其實也反映了民進黨轉型的困境。自從二0一二“大選”失利後,謝長廷即積極探索與大陸交流的基礎,並且提出了“憲法共識”的主張。我們由謝長廷兩次訪問大陸應可以看出,大陸雖然沒有接受“憲法共識”的主張,但至少認為這是往前跨出了一步,因為“中華民國憲法”還是“一中架構”,只是主權問題尚難以處理罷了。
華山會議現在以“憲政共識”取代“憲法共識”,對民進黨而言,是一大退步,對謝長廷而言,則是一大潰敗。以謝長廷的實力,尚且如此,由此可知要撼動民進黨的“臺獨”主張,何其困難。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