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打破臺灣“悶經濟” 媒體盼開會研討

2013年11月21日 18:3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21日社論説:臺灣經濟增長數字“保二”困難,曾經閃耀的高科技業如友達、宏碁等,相繼陷入掙扎求存的境地,臺灣産業界大佬張忠謀也為匯率問題杠上臺灣“央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大大有利臺灣內外投資,卻因民進黨與臺聯黨杯葛,在“立法院”遲遲不能通過生效。臺灣“經建會”提出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租稅藍圖,其他相關部門卻不肯接受,已被臺當局院長”江宜樺決定重新審視。

  社論説,民眾都知道臺灣經濟出了問題,但執政黨、在野黨、企業,甚至行政團隊內部卻依然各行其是,相互反對,不能産生力量。長此以往企業與民眾將對經濟前途漸失信心。情勢已甚危急,我們建議“行政”、“立法”兩院應儘速召開經濟會議,再蹉跎下去,面對大陸經濟強勢崛起,臺灣勢必淪為孤懸海角的孤島。

  兩岸服貿協議及自由經濟示範區,是馬英九在競選連任前1年所提出的“黃金十年”願景,要讓世界走進臺灣的重要步驟,借此加速開放物流、人流、金流,併為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做準備。

  馬英九在成功連任後,即委任當時“經建會主委”尹啟銘負責規劃示範區,但尹啟銘任內未竟全功。現任主委管中閔2月18日甫上任即放出震撼彈,表示自由經濟示範區規劃太過龐雜,將進行縮減調整,以加快推動速度。管中閔強調1個月內將新規劃送“行政院”,最遲不超過4個月。不需修法的部分可以立刻進行;需修法部分同步研擬特別法草案。但“行政院”遲至8月8日才通過自經示範區第一階段推動計劃,當時也宣佈今年9月底前可完成12項行政法規增修,但時程一再跳票。

  其實臺灣“行政院長”江宜樺今年3月主持政務會談,就已經聽取“經建會自由經濟示範區規劃方案”的報告,並在會中指示各部門應依規劃方向研擬具體推動計劃,務期如期落實執行。然而自經示範區特別條例在10月中報送“行政院”核定,並歷經“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政務委員薛琦的審議。然而對於租稅部分,最近卻傳出臺灣“國科會主委”及“財政部長”大力反對,迫使江宜樺決定重新研議。顯示“經建會”之前的準備、溝通、“行政院副院長”與政務委員的審查及江宜樺的指示都是假話。反映出部門本位主義的難以溝通,政策跨不出“行政院”大門的窘境。

  自經示範區是否納入金融業,也顯示政策變來變去,令人莫衷一是。管中閔初上任有意納入金融業,但後來表示金融沒有區域概念,因此不納入,但金流不會在示範區缺席。可是7月又向“行政院”報告將金融業納入示範區範疇,目標是讓金融商品更為多元化,促進金融業的財富管理業務在臺灣能有更好發展,吸引相關人才與資金。但言猶在耳,最近發生金融商品如何開放的爭議,就證明臺灣“經建會”與“金管會”、“央行”的溝通更出了問題。“金管會”提出報告主張持續開放新台幣計價商品,“經建會”主張更大幅度開放,爭取財富管理業務。但臺灣“央行”只同意研擬擴大開放OBU與OSU業務,以不涉及新台幣為核心原則。藍營的“立委”丁守中卻質疑,計價幣別不得為新台幣,也不得與新台幣利率、匯率連結,“那人家乾脆去境外買就好了”。

  社論説,臺灣的金融商品設計,匯率、利率問題,不應是鐵板一塊。最近張忠謀以罕見的嚴詞批評匯率的問題,臺灣“央行”彭彭淮南總裁拿蔡明介、劉金標及機車族來做擋箭牌,顯現臺灣“央行”匯率決策權威不容受到挑戰,卻也讓外界覺得“央行”防衛過當。

  歷史以成敗論英雄。臺灣的經濟發展在經歷馬英九兩任期後,終究會有結果産生。屆時金融業的表現、GDP的佔比是升是降,大陸崛起後臺灣經濟是被邊緣化還是再創新猷,都要一起算總帳,也都可以論斷責任的歸屬。只是以既定的路線再走,目前的悶經濟實在很難突破,那2016年馬英九交棒的狀況,實在不忍想像。

  社論最後説 ,與其屆時新亭對泣,不如現在大家就掀開這個鍋蓋,召開經濟會議,讓不同的聲音大鳴大放,經過嚴謹的論證,讓真理越辯越明,尋找共識,再共同來努力。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