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兩岸企業家峰會:建構産業合作新平臺

2013年11月18日 08:5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3年11月4至5日,2013年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南京市舉行,臺灣地區前副領導人蕭萬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及600多位兩岸企業家出席、工商團體負責人、財經學者與會,這場會議以“兩岸産業合作新局:挑戰與對策”為主題和七個專題進行交流研討,發表了《兩岸企業家峰會2013紫金山會議共同倡議》。

  臺灣《中央日報》17日發表臺灣工業總會副秘書長蔡宏明的評論文章説,由於相對於過往4屆會議,本屆紫金山峰會被各界定位為“升級版”的峰會,其進展對兩岸産業合作的影響,值得各界關注。全文摘編如下:

經濟戰略層次的平臺

  本屆紫金山峰會是依據2012年峰會決定籌組常態性的理事會組織,並先後在臺灣和大陸成立“兩岸企業家峰會”社團法人之後,由兩岸峰會理事會共同主辦的會議。

  由於兩岸峰會理事會理事長分別為臺灣地區前副領導人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成員涵蓋兩岸重量級企業,臺灣的六大工商團體和相關産業團體都參與其中,峰會建立了7個兩岸産業合作小組,涵蓋宏觀經濟、能源石化裝備、金融、資訊家電、成長型和中小企業、文化創意、生物科技與健康照護等,範圍之廣、規模之大,不但已經成為推動兩岸企業合作及進行兩岸經貿策略對話的高層次民間交流平臺,也被各界視為是與兩岸兩會、國共論壇和海峽論壇同位階的交流和對話平臺,具有相當的策略意義。

  正因為如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出席並致辭時表示,要促進兩岸産業合作的制度化建設,促進落實兩岸各項協定,推動有關商談進程,為企業家整合、運用兩岸資源創造更好條件。同時,大陸方面兩岸企業家峰會理事長曾培炎則在致辭更強調峰會要作為兩岸企業家交流合作的“新平臺”:使兩岸企業家更多地了解對方的經濟形勢、政策導向、市場資訊和經營理念,消除資訊不對稱,尋找和把握更多商機,促成雙方開展更多務實合作。

  同時,也要作為兩岸經濟決策的“思想庫”:通過分析經濟形勢、把脈産業發展、聽取企業家意見等方式,研究兩岸合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深化兩岸合作的意見,為兩岸經濟決策部門和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提供參考。

  特別是蕭萬長在致辭中指出,過去5年雖然兩岸簽署19項協議,實現全面、雙向及直接的經貿往來關係,併為兩岸制度化經濟合作開創嶄新局面,但兩岸進一步合作仍面臨許多挑戰,包括︰雙方總體政策與經濟戰略協調不足,不能發揮加成效果;雙方法規與體制差異,導致市場開放和期待出現巨大落差;兩岸産業轉變成“競爭大於互補”,造成重復投資和資源浪費;兩岸經濟規模巨大差距,造成資金、人才、技術移動失衡現象;以及如何克服臺灣簽訂雙邊經濟協議參與經濟整合難題,增進兩岸互信等。這些問題都有賴雙方必須運用此 “新平臺”,從更高的經濟戰略層次加以面對處理。

兩岸産業合作的新方向

  整體而言,雖然為兩岸企業家交流合作的“新平臺”,但是由於《共同倡議》要求雙方將“密切溝通決策部門,及時反映業界呼聲,提請兩岸有關部門重點關注企業家交流合作中遇到的具體、實際問題,採取針對性、操作性強的解決措施”,而宏觀經濟小組已達成共識,將建立“宏觀經濟策略性、政策性對話機制,為兩岸經濟及産業合作提供頂層架構建議,並對跨産業別共同議題進行對話交流,排除合作發展障礙”,則顯示未來為峰會的政策協調共識,將對兩岸經濟決策部門和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産生一定影響。

  其中有幾項倡議,尤其指出兩岸産業合作的新方向,包括:

  開展大陸對臺經濟交流與産業合作先行先試區與臺灣自由經濟示範區的銜接合作。期盼創造適當條件在南京籌建兩岸産業協同發展和創新驅動合作示範區,努力將示範區打造成為兩岸産業升級、科技創新以及區域合作的重要示範平臺。

  關注兩岸成長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積極鼓勵和扶持兩岸業者廣泛參與兩岸經濟合作,使更多的業者受惠,使兩岸民眾受惠。

  協助改善投資環境,促進雙向投資,鼓勵共同發展。鼓勵和協助兩岸企業聯手“走出去”,共同開拓國際市場。

  推進兩岸共同市場建設,加快經濟一體化,共同參與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和産業升級,增強兩岸經濟在區域經濟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特別是由於在本屆峰會中,包括金融、資訊與家電、文化創意産業與生物技術與健康照護産業等産業合作推進小組也在峰會上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這些合作內容將使兩岸試點合作可能擴及資訊家電、能源石化裝備、中小企業、金融、生物科技與健康照護、文化創意等。例如,文化創意産業合作備忘錄,進一步推動兩岸文創力量的融合發展;由南京、杭州兩城市共同發起,上海、廣州、長春、青島、珠海等7個大陸城市的文化産業協會與臺灣亞太文創協會共同成立了中國首個海峽兩岸城市文創産業協會聯盟,將帶動更多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交流與合作。

  最後,兩岸合作模式也將更多元化,例如兩岸將推動節能減排、油氣勘探及共同開發、再生能源之合作,合作方式包括共同研究,對整體推動策略做通盤規劃。而對於個案的具體推動方式,則可依個案內容做不同處理,其中可包括研究聯合開發、進行技術合作、推動統一標準、進行試點參與、市場開發、合作投資、排除進出口障礙、進行第三地聯合發展等各種方式,這種多元化合作模式將更深化兩岸産業合作,建立兩岸産業鏈,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營運模式。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