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兩岸企業應積極尋求新分工合作模式

2013年11月06日 08:5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3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昨天圓滿閉幕。雖然會期只是短短兩天,但成果豐碩。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此次峰會在規模層次、運作機制、合作成效、社會影響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峰會的“共同倡議”集眾人智慧、聚各方力量而得的寶貴建議,不僅為兩岸産業合作指明方向,還提出具體措施,協助兩岸企業尋找新的分工合作模式。

  評論摘編如下:

  2013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昨天圓滿閉幕。雖然會期只是短短兩天,但成果豐碩。與前幾屆相比,此次峰會在規模層次、運作機制、合作成效、社會影響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來自海峽兩岸600多位知名企業家、工商團體負責人、財經學者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為兩岸經濟合作尤其産業合作建言獻策。峰會提出“共同倡議”,包括:開展宏觀政策對話,及時反映業界呼聲、整合雙方優勢資源、擴大産業合作領域、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推進雙向投資項目、推動兩岸峰會交流、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等八方面內容。這些集眾人智慧、聚各方力量而得的寶貴建議,不僅為兩岸産業合作指明方向,還提出具體措施,協助兩岸企業尋找新的分工合作模式。可見,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已成為兩岸企業家合作的新平臺、兩岸相關企業對接的主管道、兩岸經濟決策的思想庫和兩岸關係發展的助推器。

  此屆兩岸企業家峰會冠蓋雲集、星光熠熠,但絕非擺排場、顯闊氣,亦非只是單純的企業搭橋或招商引資活動,而是切切實實地商討産業合作大計,更是首次將産業合作的研討細分至經濟轉型、能源石化裝備、金融、IT、成長型企業、文創、醫藥生技與健康照護等7個領域。兩岸一眾商界巨頭難得聚首,而且還如此深入細節地討論産業合作,顯示兩岸産業合作已成為兩岸業界熱切關注的焦點。

  過去二、三十年兩岸産業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大陸提供優惠土地政策和低廉的勞動力,臺灣則帶來資本、技術、管理經驗。這樣的合作形式儘管在較長一段時間裏也給雙方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隨著大陸經濟實力日益壯大,土地成本和勞工成本不斷上升,“臺灣資本+大陸勞工”的兩岸産業合作模式的弊端漸漸顯露。一方面,在大陸投資的臺商的營運成本大幅上升,不利企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重復投資、過度競爭,使兩岸企業陷入惡性迴圈,無法在競爭中提升自己,兩岸各自的比較優勢也未能充分互補。所以,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日前在峰會開幕式上呼籲,兩岸企業應積極尋求新的分工合作模式。昨天峰會閉幕發表的“共同倡議”也提出,推動兩岸在産業鏈上的科學分工,發揮優勢;強化兩岸共通標準、自主品牌等方面的合作,促成兩岸産業向價值鏈頂端延伸,共同提升國際競爭力。2011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在江蘇省調研時,當地一位臺商就向溫家寶建言:由大陸的中央層級方面整合兩岸的面板業,共同打造“華人世界的三星”,一起賺世界的錢。

  這幾年兩岸簽署了ECFA、投資保障協議以及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為兩岸産業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即將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統一部署。大陸新一輪的改革開放將會給兩岸企業發展帶來新商機,創造更公平、透明的投資環境。兩岸企業都應緊緊地把握歷史機遇,深化經濟合作,共同分享兩岸和平紅利。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