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孫中山銅像去留之爭:島內藍綠對峙互嗆

2013年08月27日 13:42: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孫中山銅像,1975年在臺南湯德章紀念公園內豎起,至今已經快40年。當時的湯德章紀念公園的名字還是民生綠園。1947年,湯德章在臺灣“二二八”事件中被無辜殺害於這裡,1998年,臺南市政府特將民生綠園改名為湯德章紀念公園,以示紀念。

  近日,臺南市政府稱計劃拆遷湯德章紀念公園內孫中山銅像,此舉引發藍綠對峙。

  藍綠意見有分歧

  臺灣“中廣新聞網”報道,臺南市政府表示,孫中山銅像豎立已久,已有破敗、倒毀的危險,為免傷及行人,預定將之遷走。8月23日動工時,藍營多名市議員和民眾到場抗議。國民黨市黨部主委謝龍介表示,孫中山銅像已經成為臺南市民的共同記憶。無論是修繕,還是移除銅像,都應該有民眾意見參與。議員們還打出“國父也要居住正義”的條幅。

  此後,藍營連日在公園內站崗保衛、紮營夜宿。雖然已拆除腳手架暫緩拆遷行動,但市府仍表示“一定拆!”民眾因此並未離開。謝龍介表示,要守候到市府明確表態不拆才撤離。國民黨“立委”陳淑慧8月25日稱,市政府沒有妥善維護銅像、任其毀壞至今,並且以毀壞理由要將其拆遷,“很難讓民眾相信沒有政治立場和考慮”。與此同時,國民黨還表達了認養銅像的意願,希望與市長對話,不要讓孫中山銅像搬家。

  綠營則持支援態度,理由是:湯德章紀念公園該回歸主題,孫中山銅像不宜放置其內。8月25日下午,綠營人士甚至開著“戰車”前往現場。有自備工具準備強拆的,也有與藍營高聲互嗆的。

  臺南市是綠營執政縣市。有臺媒報道稱,事實上,從今年年初開始,就有多個顏色偏綠的社團,包括“公投護臺灣聯盟”、“臺南市李登輝民主協會”等,一再要求市長賴清德將湯德章遇害的3月13日定為湯德章紀念日,並遷走公園裏的孫中山銅像。

  孫中山在臺灣

  孫中山與臺灣淵源深厚。孫中山曾3次赴臺從事革命活動。臺灣方面還有文獻指出,孫中山直到去世前,都唸唸不忘要撤除日本與中國所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給臺灣實行自治的權利……有島內媒體稱,“國父”孫中山因此在臺灣民眾心中紮根深厚、備受推崇。臺北有“國父紀念館”,臺灣的100元新台幣是孫中山的頭像……

  在李登輝第二個任期之前的臺灣,從小學到大學,歷次重要的考試中,三民主義都是必考的科目。李登輝拋出“兩國論”之後,當權的臺灣“獨派”人士開始“去中國化”。陳水扁時期更甚,“去中國化”從修改教科書開始,將中國史劃到外國史,“國父”孫中山先生竟然成了“外國人”。民進黨挑動族群對立,撕裂臺灣社會,招致島內民眾的不斷反對。

  2008年以後,國民黨重新執政,被取消的孫中山紀念活動得以恢復,年輕一代的臺灣人對孫中山的評價也呈現出新的特徵。

  有島內媒體發表評論稱,在此次孫中山銅像的事件中,藍綠的對峙並不是看點,其折射出的臺灣社會對歷史和文化的認識更值得研究。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