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寄語:新的一年從改變思維開始

2013年02月15日 17:0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國人傳統把舊曆年看得比新曆年來得重要,這一點,從放假天數就可見端倪。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5日發表社評説,今年是蛇年,馬當局的新“內閣”又剛好要在蛇年初上路,島內各界必然寄予相當厚望,希望江“院長”能夠繼陳衝“院長”之後,帶領臺灣繼續向前行。 
  
  社評摘錄如下:

  何謂向前行?從馬英九的競選文宣來看,向前行就是推動改革。但改革必先革心,思維改變之後,改革才有成功的可能。我們今天不談具體的改革議題,而是從臺灣所面臨的問題來談思維的改變。 

  首先,要以開放和競爭來取代封閉和保護。臺灣“中央研究院”年前發表高等教育與科技政策建議書,指出臺灣法規對外籍人士的退休規範過於僵化、居留限制過嚴,充斥著“不歡迎”的意味,已造成對外延攬人才的困境。例如一位外籍研究員研究成績卓越,卻無法領月退,只能離開臺灣回美國找工作;也有一位外籍教授表示,人生精華時光都奉獻給臺灣,卻要面對不合理的退休規定,令他心灰意冷。 

  除了對外籍教授之外,對外籍學生與大陸學生也一樣,似乎只會從保護就業的觀點出發,而忘了臺灣是多麼需要優秀人才來提升整體的競爭力。臺灣是個小島,要在世界與人競爭,就是要靠人才。美國之所以能成為全球第一大強國,其鼓勵開放與競爭的心態與政策,絕對是不可忽視的關鍵。 

  其次,要打破防弊重於興利的觀念。去年,不少大學教授因為研究經費核銷的問題,被檢察官以貪污罪起訴,其中固然有真貪污者,但也有不少是因為當前臺灣的制度過於重視防弊,而技術性犯錯者。事實上,不少法規在防弊重於興利的觀念下,出現了不合理以及無效率的規定。面對這些規定,有人犯錯,也有人乾脆不做事。事實上,我們已很少看到勇於任事的公務員,相反對,有不少公務員因不合理的規定而心灰意冷。 

  我們認為,政府要推動改革,需要的就是勇於任事的公務員,因此政府應以防弊重於興利的心態重新檢視當前的會計審計制度。試想,我們是要一個沒有人做事,也沒有人犯錯的制度,還是要一個八個人做事,兩個人犯錯的制度? 

  最後,則是要向孟子看齊,只要是對的事情,就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世界上任何政策,都不會得到百分之百的支援,尤其像臺灣這種藍綠政黨非理性對立的社會,即使對的政策,也會因為政黨對立而遭致強烈的反對。從過去一些事例來看,臺當局經常因為在野黨的反對,而在政策上讓步,例如對陸生的三限六不政策。這種做法,只會讓在野黨以及綠色媒體食髓知味,卻讓自己的支援者感到不解,甚至於失望。 



  新的一年,我們希望臺當局能從改變這三種思維開始,帶領臺灣向前行。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